Lonelyplanet在最佳旅行地中这样评价哥伦比亚:伟大的拉丁精神充斥在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而殖民地色彩的小城、壮观的国家公园、宏伟的安第斯山脉和美丽的热带雨林都构成了这片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土地上最特殊绮丽的风光。
伟大的拉丁精神是什么?我还没来得及感觉到,但已陷入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哥伦比亚,就是这样一块被世界遗忘的孤独乐土。
提起哥伦比亚,你的印象是什么?埃斯科巴的毒品王国?JuanValdez的咖啡豆?亦或是足球狂人伊基塔的蝎子摆尾?带着这些印象,我试图理解这个国家的性格;回归自己的本行,尝试把握这个国家经济跳动的节奏,毕竟我是带着任务来的:)。
我始终相信,地理决定饮食,饮食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人类的本能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打开一份哥伦比亚地图(感谢谷歌,我的最爱):
们能看到一些关键特征:
1、占国土面积一半多的亚马逊雨林地区人迹罕至,除了贡献物种多样性,吹吹牛,与经济来说实在没什么卵用。
2、沿海平原提供了难得的海洋贸易机会,分布着迷人的港口城市,当然也是殖民者入侵的见证。
3、主体部分在安第斯山区,被三条巨大的山脉隔离成长条状的山间谷底,坐落着哥伦比亚TOP3的城市,波哥大、麦德林、卡利。
这样的地理地貌塑造了南北经济走向的格局,不管是殖民年代的白银之路,还是当代的城市交通布局。甚至沿着安第斯山脉,向南延伸到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很多金融机构是把这几个安第斯国家作为一个区域来整体研究的),但山脉的存在毕竟交通不便,哥伦比亚至今无一条高速公路。抱歉,你习以为常的铁路,我只看到波哥大到附近一小镇的窄轨小火车(这么稀罕的玩意我岂能错过,一天一班,蒸汽车头,时速20KM,本地人一路欢歌笑语,声音都飘过了山顶,也飘回了百年前)。
哥伦比亚号称南美唯一面临两大洋的国家,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可仔细看来,子虚乌有。太平洋一侧,崎岖不平,鲜有良港,而且与大西洋一侧隔着安第斯山脉,路途艰险,靠近巴拿马的两大洋最接近的地方,甚至没有一条公路。东西向经济至今乏善可陈,所谓沟通两大洋的区域优势,只是个噱头。
高山、大河、山区、平原、沿海,又位于热带,这样的地形却造就了丰富的资源:石油(经济支柱之一)、煤(拉美No.1)、黄金(ElDorado的传说)、祖母绿(世界80%产量)、森林(在卫星图上完全是绿色的)、咖啡(世界No.3)、香蕉(马尔克斯的乡间背景)、花卉(世界No.2),还有罂粟(邪恶经济不提也罢)。哥伦比亚资源丰富的不近人情。
一句话,在经济基础上,哥伦比亚实无区位优势可言,资源禀赋倒是真的。
16-17世纪的殖民者们来到这样一个地区,兴奋难以言表,西班牙南部稀松的红土地岂能相比,树都长不了2米高!勇敢的探险家、自由理性的白人与随性乐观的土著、坚毅果敢的山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断混杂、斗争、融合,造就了哥伦比亚18-19世纪狂热的理想主义、20世纪绮丽的魔幻现实主义,再加上多样环境磨砺的乐观主义,我想这就是伟大的拉丁精神吧。
国家的初始发展,要么靠资源,要么靠贸易。山水有情,但是如果不思进取那就要败家了。发达国家和部分上进的发展中国家靠产业升级、知识升级逐步进化。但是其他国家,山水无穷尽却穷困潦倒的比比皆是(山穷水尽的就只能是悲惨世界了)。于是,哥伦比亚的另一面可以用“百年孤独”来解释。
马尔克斯说,“孤独,就是不团结”。而这种不团结,贯穿哥伦比亚社会演进、经济发展的始终,另人扼腕叹息。
遥想玻利瓦尔当年,骑马持剑,雄姿英发。年成立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包括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可以与美利坚比肩,一时风光无限!然而,仅仅十年后,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先后分裂,九十四年后,巴拿马独立而别。即使剩下的“纯”哥伦比亚,依然处于分裂纷争、永无宁静之中:保守党与自由党的争执对峙,“千日战争”的累累尸骨,游击队的起义与破坏,毒枭无孔不入的网络,无不在深深地撕裂这个国家、人民和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谈何容易?!民族工业无从发展,产业升级如同镜中花、水中月,贫富差距持续扩大,阶级对立无法消弭,“中等收入陷阱”不可避免,当世界正如火如荼开展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时,哥伦比亚却无声无息地在种植香蕉、咖啡,开采宝石。有帝国主义经济殖民的因素,但孔乙己的不幸又何尝不是自己的问题?火车开进了马孔多(《百年孤独》中的情节》),却带不来现代的工业和科技文明。哥伦比亚终于沦落为靠资源生存的被世界遗忘的孤独角落。
马尔克斯曾说:“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系列高昂然而徒劳的奋斗的集合,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集合。”这是对人民的认可和同情,但却是无奈而残酷的。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在。
进入21世纪的哥伦比亚,也许是华丽丽地翻篇了,人们看到了曙光:埃斯科巴的毒品王国覆灭了(90年代),FARC(游击队中最大的一支)与政府和谈了(年底签署了和平协议),现任总统Santos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年),GDP连续强劲增长(04年至14年间平均超过4%),华尔街的资本持续涌入(平均每年亿美元)。经济学家们不禁高呼:哥伦比亚是过去十几年拉美的最佳表现经济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我也尝试分析一下:
总体来看(图1),进入新世纪,CPI大幅下降,失业率有所下降,GDP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确实是得到了有效增长,说是黄金十年不算为过。但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被08年次贷危机打击了一下,又被14年开始的油价下滑影响到了现在。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成色,免不了用它的货币(哥伦比亚比索,以下称COP)检验一下。即使再孤独,也需要与其他国家交易,货币的对外汇率和表现不会作假,可以真实反映国家对外的竞争力。哥伦比亚央行十几年来采取“通胀目标制+浮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框架,主要通过利率进行通胀调节。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COPVs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走势有一定相关度(图2),油价升,COP升,油价降,COP降。哥伦比亚长期贸易逆差,14-15年的快速贬值由经常账户余额逆差恶化引起,而石油价格大跌是导致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图3)。
进一步查询ITC的贸易地图,哥伦比亚的出口产品结构貌似在改善:矿产品(石油和煤)从年的66%逐年下降到年的47%。但别高兴,比例改善,主要是因为油价下滑导致石油出口下降(石油出口下降贡献出口下降的85%),总体下降没有石油出口下降的比例大!或者说石油出口下滑了,却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这部分出口!!实际对外贸易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哥伦比亚只所以保持外汇市场的相对平衡,是因为有持续的外资投资流入,其中相当大的部分(25%+)进入了政府债券市场。
石油带来滚滚美元,用得好国富民强(如挪威、卡塔尔),不会用家破人亡(如委内瑞拉)。石油价格辉煌时期,哥伦比亚有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呢?
你看,04年至14年,其他行业投资虽有所增加,但对石油和矿业投资,占了接近50%,就是说:有钱了,多采油,多挖矿,多出口。当然,哥伦比亚也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基金(),没有乱花钱。但对于投资的引导不够前瞻和长远,至少结果是这样的。
由此我得到了基本结论:过去十年的繁荣源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且并未很好支撑经济转型;国际收支结构和持续逆差现状导致哥伦比亚经济面对外部冲击时比较脆弱,COP汇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油价、资本流动、贸易伙伴需求变动等。08年的次贷危机,14年的油价大幅下滑,都验证了这一点。
至此,你给新世纪哥伦比亚的经济表现打多少分?60亦或80?(大家在中国,起点有点高,手下得留情,哥伦比亚表现还是不错的)
理解现在,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未来。
石油价格会回到美元时代吗?中国会人人喝咖啡吗?美国会向哥伦比亚转移制造业吗?
短期(1年)来看:政府政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年底换届选举),货币政策有效,通胀已得到有效控制,从16年7月份的9%快速下滑至17年8月份的3.9%,央行在快速减息刺激信贷和消费,GDP年预计会小幅增长(1.6%)。外汇储备状况较好(进口覆盖月数10),外资流入仍然可观,本币贬值风险不大。
中期(1-5年)来看:有利因素是投资分布和领域在改善、和平红利缓慢释放、消费比较稳定;但不利因素是油价很可能在低位徘徊或只是缓慢小幅回升,主要贸易伙伴(美、中、委内等)需求可能持续低靡。总体来看,内生性消费为主的经济决定哥伦比亚将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反弹,GDP预计保持3%左右增长,COPvsUSD汇率预计维持在左右,贬值幅度不大。
长期(5-10、20年)来看:哥伦比亚经济有潜力,但提升竞争力任重道远,想在世界经济中谋个好位置并不容易,如果以过去推断未来,鉴于百年孤独的历史,基本不可能。华尔街的资本只热衷于短期逐利,今天买你的债券,明天就可以弃之如敝履;中国的需求虽然可以提升石油价格,但所有面向未来的努力都在打击油价预期。但话说回来,咖啡总有人喝,香蕉总有人吃,祖母绿那叫一个抢手,丰富多彩的资源,仍可以保障基本的生存,只要政府不作(zuo),在强手如林的地球村随个大溜,不落后还是可期的。经济发展是个长跑,对大部分选手来说,不怕自己不优秀;跟跑,等待别人犯错掉队就行了。
和本地人吃饭,波哥大人总是嘲笑沿海平原人没事就躺沙滩晒太阳,懒惰而坐享其成;大学毕业的职场人士总是吐槽技术工人,好找工作,工资还高。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以前哥伦比亚人向委内瑞拉移民,石油钞票大大的;现在委内瑞拉人向哥伦比亚移民,只求填饱肚子。国家经济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拜托这些哥伦比亚人,不要只想着喝咖啡、泡酒吧、晒太阳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该关心!努力工作,搬市场经济的砖吧。
狂热的理想主义已经消逝,也许只能在安第斯山区的咖啡园主身上还能找到;魔幻现实主义洒在了街边,渐成为底层人民的精神麻药;在墨西哥城的股票交易所,我能感受到资本的澎湃和快速流动;在巴拿马运河的船闸,我和世界经济的脉搏一起跳动;在波哥大的Monserrate山顶,连续两周,我都只看到了布满天空的乌云笼罩全城,辽阔的远方偶尔有一片亮光,或是人们追求的光明。
21世纪的哥伦比亚会是什么主旋律?让我们拭目以待!
PS:比起嘈杂的波哥大,阴沉的Monserrate山顶,我还是更喜欢在宁静的安第斯山区,体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本文源自作者3ms博客,仅代表个人观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