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

群像纪实留学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发布时间:2020/7/23 17:44:40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5.html

当我们在谈论留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看遍这个辽阔的大千世界,总以为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强大。将彼此逼到绝境,我们得以更快的成长。黎明还未照耀前,孤独的我无人相伴。我们游遍世界,我们不曾止步。我依旧在领悟人生真谛。”

-来自歌曲《7Years》

出国留学,对于一些人来说,是自己深思熟虑,主动选择的未来图景,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在冥冥之中,被环境推向的必经之路。有人在其中度过了最仿徨的日子,有人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爱情,也有人在其中重新找到了自我,做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这次我们邀请了12位受访者,他们之中,有人已经学成归来,也有人正在异国他乡,还有人准备踏向前往海外的路上。留学对他们每个人来说的意义都不一样,倾听他们的自述,我们对留学这一议题,通过不同的切入角度和看法,展现复杂而绚烂的多面性。希望考虑要去留学,或者对留学抱有好奇的朋友,能在这样的多维度的视野中,看见不一样的人生,给之前单一的视角,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摄影师

林简绅

01:“自己选的路,受着吧。”——盼盼,30岁,地理学专业博士后,曾在美国留学五年大四下学期,因为要从事学术相关工作,我觉得国外的博士教育水平更高,对将来找工作也有利,于是选择去留学。身边的人都挺支持的,不过没有一并要去留学的朋友。要去的一般做决定会更早,大四下已经拿到offer走了。

我不觉得自己做决定太晚。只是说我不是本科毕业出国的那一批,而是在国内读了硕士。

留学的方向,当时觉得欧美都可以。去学校系科的主页看,和课题组的老师师兄师姐也聊了一下,确定了要申请的名单。经济上没碰到啥问题。因为我没钱,不考虑自费,只有全额奖学金才去。半奖可能也会犹豫下,再和家里商量看看。

思考人生

要说困难,遍地都是困难。申请的时候首先是英语考试,西部出来的,英语不太好,准备了很久。然后是选校,很累很麻烦。接着套词老师,没几个理我的,然后申请,寄材料。DIY的,手续流程比较繁琐。拿到offer以后开始沟通租房,联系系里的师兄师姐打听情况,订机票,办签证,为culturalshock(文化冲击)做心理准备。基本也是一系列繁琐的手续。但那个时候也不会想那么多,该做什么都得做。为了拿全奖有压力是肯定的,不知道自己大概竞争力有多少,每天都非常焦虑。不确定要怎么缓解,这没办法缓解的吧。课题组的老师同学会给我一点专业意见,并且带我发论文,增加了一点竞争力。拿到offer之后,焦虑就消失了。在留学群里找到了想合租的人,租房之类的事情都是一起弄的。但是大多数手续上都得自己来。那个时候没有对culturalshock有很强烈的感受,也没太有过过多的想象。可能最不一样的就是,第一,美国大多数地方都很村,交通非常不方便;第二,老板不管你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虽然我碰到的老板handsoff的程度也真的非常高。不完全是文化差异的原因,美国博士教育是要比国内handsoff一些,大多数博士生需要自己去develop博士论文的选题,但老板还是会过问日常进度,提供一些建议。我老板是完全不管,不主动过问,一般不回邮件,也很难抓到人。这是他的个人特质。博四到博五是最艰难的时光。没有什么成果出来,周围的人成果丰硕。非常焦虑。那段时间做论文,健身,做饭,吃饭,看看视频,情绪不好的话哭一下。到了博五还要找工作,投简历,写statement。我不知道当时能不能算孤独,主要是我觉得很多事和别人说了也没用,徒增对方的烦恼。真正能让你痛苦的事都是没人能帮的,你自己也帮不了自己。最后因为成果出来了,所以走出来了。上海青,胡萝卜,鸡蛋,豇豆,猪肉,面条。“你不要把我们留学生想得惨兮兮啊,我只是懒得弄所以就那样了,本身对吃也没啥追求。”留学让我拿到了学位,锻炼了英语,学会了做饭,构建了重要的关系网络,从自身的文化抽离出来,在公共议题的判断上开始融入自由主义和多元视角,而不拘囿于狭隘的民族观念,最重要的是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独立研究者。对我来说,就是可以独立完成developingidea,到把idea实现出来,形成研究的全部过程。如果有不会的地方,知道可以去哪里学,知道可以向谁求助。我想我要是没有去留学,会和现状不太一样,也说不定发展得比现在更好,应该在国内做小讲师吧。可能会更社恐一点,更不那么阴暗一点。但整体差别应该不会太大。对于想出国读博的人,我建议想好你为什么要读博,为什么要出国读。存在一些没弄清楚自己目标,就出国的人,觉得自己学习好,读个博不成问题。但读得挺纠结,这种也不是说就坚持不下来,明明有别的职业选择,何必呢。学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东西,比较适合两类人。第一类,喜欢搞研究的人,第二类,需要这个学历去达成特定生涯规划要求的人,比如想移民,或者想进业界,博士工资高一点。科研的不确定性是很高的,很多努力未必有结果,但后续会不会种瓜得豆,也不好说。

去加州开会,和几个小姐姐住在一起

开完会招待我们的小姐姐就提议去山上喝酒

我博四博五的那个时期,真的很难不阴暗,但这不算啥,我还没有经济上的困扰呢。有的同学读到一半,老板没钱了,还有的老板去别的学校了,或者退休了,或者去世了。只能换导师,想办法找钱,修改,把故事讲圆。打工是不行的,签证类型有限定,除非打黑工。要么就是走学校的手续,搞一堆材料,去实习或者给别的老师做科研民工,然后还有那种part-time的,一边工作一边读博。白天社畜晚上奶孩子,半夜开始写论文。还有那种,研究小行星,然后小行星碎了。研究萨达姆,然后被抓了。论文写到一半,发现自己的研究和别人撞题了,别人已经发出来了。都很正常,想办法呗。要是能回到过去,我会对曾经的自己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会过去,新的乱七八糟的事情又会到来。生活不会变得更好,你也不会变得更好。但没有关系。你看我还在喘气儿呢。”

02:“留学后,我才感觉我在活着。”

——Sun,17岁,学生,在英国读书四年,专业:经济学我在小学就去过美国夏令营,在初中竞争压力太大,决定出国发展。初中时,我就已经因为学习成绩落后而苦恼。继续学习了两年后,我依然找不到提高成绩的办法,也调整不了心理状态。国内的环境使得老师照顾不了每一个学生。而当你成绩差,却又受不到单独的辅导,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英国高中换宿舍的清晨

对于我的决定,亲近的朋友惋惜,疏远的朋友羡慕。家人则是抱着能让我重新激活对学习的热情而送出国的。我自己没有动摇过,毕竟已经在国内看不到希望了。准备留学的时候,要确认好需要的东西和不需要的东西。在没有正式留学和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自己准备的是否充分。那个时候进了留学生群,会提供很多资料。我加入的群是由中介创建的,一般同一个中介的学生都会在一个群,我了解了在英国购买电话卡,和校园内对衣服的管理制度。在留学生群里,都是已经留学或者即将留学的人,因为留学的地区不同,所以并没有什么交往。我的班级当时就我一个出国留学的,我主要是和家人一起做准备,会因为与当时其他同学道路不同,而感到不合群。家人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无论是安排行程,提出注意事项还是购置衣物,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除了对人身安全以外,他们对我并无担忧。去到国外后,竞争压力小了很多,大致是因为国外体系对初中成绩并不重视,以及外国学生普遍注重于多项才能而不但是成绩。外国学生并不会因为成绩差而自卑,他们相对会向社会实践和体育上发展。体育课现状与想象最大的不同,就是外国学生也是有素质低下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就可能会出现种族歧视的行为或者言论。歧视是针对有色人种,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学生,都有过受到歧视的经历。歧视是指带有偏见的嘲笑,具体是中国人的眼睛小和吃狗肉。我作为相对理智的学生,是向老师进行检举,因为我上的是私人学校,所以老师对海外留学生尤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gjxz/1936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