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

海图新译中国科技巨头带来的挑战国家安

发布时间:2021/8/16 17:14:45   点击数:
//

海图新译——

《中国科技巨头带来的挑战: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

By

ChristopherAshleyFord//本期编译:罗灏婷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本期校对:梁愿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文章信息

原标题:HuaweianditsSiblings,theChineseTechGiants:NationalSecurityandForeignPolicyImplications

来源:美国国务院

作者信息

克里斯多夫·阿什利·福特(ChristopherAshleyFord),国际安全与防扩散局助理国务卿。

编译摘选

内容摘要:在这个日益信息化和宽带需求日益增长的世界,如果下一代的网络例如5G的确是未来互联互通的关键,这只会让华为和其他中国巨头所带来的问题更加棘手。

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能远道而来参加这次的会议。

敏感技术多边行动(MultilateralActiononSensitiveTechnologies,以下简称MAST)是一项全新但极具潜质的进程,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志同道合的国家相互之间得以共享应对常见技术转让威胁的经验并加强合作,在如今充满地缘政治挑战的世界里,这与国家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我曾经强调过在与中国或是任何战略竞争对手进行高科技领域的接触时,培养一个“谨慎联盟”(coalitionsofcaution)是十分重要的,MAST是个很好的范例,所以在座的各位都应该为你们的政府感到庆幸,因为你们是本次MAST第二届年度全体会议的参与者,希望各位能和我一样乐在其中。

I.TheHuaweiChallenge

华为带来的挑战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谈谈最近新闻的大热门——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这家企业目前位列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该清单主要用于限制美国企业与特定个人和实体的商业往来。华为在今年1月被美国司法部起诉,指控其涉嫌企图和盗取商业机密、密谋电信诈骗、妨碍司法公正、企图密谋和进行银行诈骗、密谋进行洗钱活动以及违反《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nternationalEmergencyEconomicPowersAct,IEEPA)非法协助伊朗逃避制裁,随后该企业被我所在的部门提名列入实体清单。年5月,华为母公司及其 批子公司(69家实体)被正式列入实体清单。

当“有合理的理由相信一家企业已经涉及、现在正在涉及或者有可能在未来涉及有损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时,就会被列入实体清单,从这一点来看,美国政府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是有充分的理由的。然而,似乎有一部分人误以为我们与这家企业的矛盾本质上是经济或商业问题,仅仅是 与关税之战的产物,中国政府和华为的大力宣传加剧了这种误解,但不幸的是,事实远非如此,华为问题涉及严肃的国家安全和外交领域。

鉴于此次会议的目标是分享关于应对敏感技术转让所带来的国家安全与外交挑战方面的见解,我很乐意向各位提供一些关于华为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安全与外交问题的深入见解,尽管它们可能并不全面,但我将竭尽所能地提供信息。

我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华为问题的严重性与其影响的深远性。

II.ToolsofCommunistParty

共产党的工具

首先要记住的是,华为等中国科技巨头所带来的挑战并非具体的“技术”问题,尽管的确涉及技术层面,但它的核心是政治与地缘政治问题。

尽管它们在理论上或许是私人企业,并且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一员,但包括华为在内的这些中国全球性企业并非真正的为私人所有,它们的决策动机也并非完全出于经济和商业原因,无论是从事实上还是法律上看,这些巨头都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或出于某些特殊的目的被用来充当国家的武器。

关于这个问题我稍后将会进行更多的讨论,但我这里想说的是,总体上看,中国的科技巨头并非纯粹的私营企业,它们不仅是赚钱的工具,更是完成国家计划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此外,政府向华为等企业提供了大量补贴,国有银行向它们发放了巨额信贷额度以及长期贷款,目的是为了削弱企业所在国际环境的竞争性,从而更深入地渗透国际市场。这里涉及的远远不止商业与经济利益,这些企业显然是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工具。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面临危急关头——也就是中国政府真正希望他们发挥作用时,这些名义上的中国私营科技企业一定会采取相关行动,所以它们必须被视为国有企业来看待,它们与中国政府密不可分。

如今,中国领导人阐述了中国是如何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的,也就是“中国梦”或“中国模式”。重要的是,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之下的现代化技术则是由一众中国的科技企业,例如华为、腾讯、中兴、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开发、构建和维护的。随着这些企业将他们的产品与服务出口到世界各地,与“中国模式”相关的安全和人权问题也随之而来,据报道,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等国已经成为这些企业技术的客户。

以上是我们理解的华为等企业问题背后的具体地缘政治背景,那些选择了华为技术的国家,将会面临国家安全和经济福祉方面的潜在威胁。

III.China’sMil-CivFusionConnection

中国的军民融合

中国的“军民融合模式”(MCF)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打破军队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壁垒是当前中国政府致力于达到的目标,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增强中国的国力,并且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 限度的扩大其全球地缘政治影响力,中国政府构想了中国在一些领域的现代崛起,例如核技术、航天技术、航空技术、半导体、云计算、机器人以及“大数据”处理。

不幸的是,从技术转让的角度来看,军民融合模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正如我去年所指出的那样:

“可以很确定的一点是,对于任何在中国政府看来能够用于国家军事和安全建设的技术,他们无论如何都会努力让其为己所用。”

从与中国科技巨头打交道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更糟糕,因为它意味着如果想要与中国的高科技部门进行接触,并且同时避免让中国军队获取 技术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这些力量的扩充本身就与中国的战略议程紧密相关,所以,与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合作实际上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实现这一目标。

IV.HuaweiinContext:TheMalignEcosystemofChineseTechGiants

华为的生存环境:中国科技巨头面临的恶劣生态

这不是一个假想的担忧,因为纵观中国的技术化的恶性生态环境,相关记录显示企业例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与国家安全机构之间有着深厚的合作历史。

即使只看华为,该企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家安全部和中国国有企业的军事研究机构都有合作关系,虽然华为否认其与这些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

例如,吴江公共安全警察自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华为移动警务终端来对,多名中国公民和80,多万辆汽车进行监控,并据报道发现和处理了超过名非法人员,华为公司自己的文件将这些事情称为给“社会稳定”提供了方案。

华为是中国军民融合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帮助中国军队获得任何市民社会可能接触到的技术。根据年12月发表在由工业与信息技术部门建立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平台上的一篇文章,来自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小米、联想以及其他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已经被用于研究、生产和维护修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这些企业还为中国军队提供与电子、航空航天、造船和武器等领域有关的服务——在涉及外国技术收购时,所有这些都是军民融合的目标领域——以增强中国国防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军民融合进程凸显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即在政府和国家军事现代化战略与贯彻落实这些战略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界线,虽然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本国的企业也会为政府生产军事装备,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在中央政府的战略指引下,被授权到海外寻找它们自己所无法生产的技术以用于本国的军事项目,也并没有相关法律要求这些企业这么做,事实上这将违背发达国家间有关控制战略技术贸易的终端用户承诺。美国的政策和法律框架的施行受到国会与独立司法机构的监督,这确保了全面的保护网和多层次的监管,是与自由民主社会的治理模式相适应的。

但中国系统的技术获取和转让战略体现了中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从企业滥用技术贸易帮助政府为解放军开发军事装备,到企业为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这最终导致商业领域与政府之间的分界越来越难以辨认。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早在年,华为的一个子机构就被发现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北京军区、国家安全部以及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的战略性火箭部队)提供相关技术,这些从美国的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是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存在。

华为还与多家和军事生产有关联的国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例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研究所,事实上,中国政府的军民融合进程相关文件特别表扬了华为的5G建设工作,以及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所做的贡献,5G将在发展中国军工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V.TechnicalFailings

技术手段的失败

当然,如果华为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能通过技术性手段来修复或缓解,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一来,购买该企业的5G产品将不会带来上面所提及的一系列副作用,但不幸的是,事实证明,在与华为的任何交易中都存在着明显的误用、操纵和滥用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并不能用技术手段来有效缓解。英国是个很好的例子,多年来,即便是英国的高水平计算机专家都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华为在编码和设备结构中所存在的风险与漏洞,该企业的4G网络也是如此。

英国的华为网络安全卓越中心(HuaweiCyberSecurityCenterofExcellence)做了大量的工作,证明技术上的缓解手段作用有限,尤其是华为在工程流程和软件中的缺陷,这将使英国的电信网络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下。即便是对华为的计算机代码进行进行基本审查也是困难的,因为该企业所提供的代码被发现与其事实上部署在路由器的代码不匹配,这要么表明该企业技术能力不足,要么说明它在试图作弊,这两种可能都是令人担忧的。

此外,英国在试图降低华为4G系统风险和漏洞方面一直存在的问题,而在5G网络上这一问题可能只会变得更糟。5G网络的分布式特性、将更多的“核心”功能部署到“边缘”网络,以及软件定义网络和分解手段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攻击面”,为不适当的数据监控创造了大量机会,并带来的许多漏洞,这意味着要想从结构上把上述漏洞隔离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

VI.Conclusion

结论

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NATOCooperativeCyberDefenseCentreofExcellence)警告称“要在一个更广泛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评估华为的5G网络部署计划”,以及“5G的问世应当被视为一个战略而非技术性上的选择……这令人不得不担心,采用华为的5G技术将意味着对其设备的依赖。”

事实上,许多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华为对全球5G市场的日益渗透所带来的威胁,并已经采取措施保护其网络安全,例如,澳大利亚的5G问题指导意见对“受到外国政府非法指示”的供应商提出了警告。类似的,欧盟委员会关于5G的建议指出,需要警惕“受第三方国家影响的风险,尤其是该国的治理模式方面”;日本和台湾地区也已经利用相关采购规则来保护他们未来的5G基础设施安全;捷克共和国最近主办了一个由30多个国家参加的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布拉格建议——以敦促各国采用 的手段来设计、建设和管理5G基础设施安全。

在我们当中的一些人看来,允许华为“侵蚀”自己的下一代电信网络简直就是“疯了”,其程度不亚于允许中国的科技巨头对个人和消费者的数据进行真空处理,并操控自由主权国家的电子商务。除非中国从根本上改变其经济发展、军事发展战略,我们很难相信中国政府会改变其利用中国企业来实现国家目标的模式,这也是华为等企业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日益信息化和宽带需求日益增长的世界,如果下一代的网络例如5G的确是未来互联互通的关键,这只会让华为和其他中国巨头所带来的问题更加棘手。

谢谢大家!

本文由海图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订阅

·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gjxz/232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