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旅游景点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年优秀大学生
一、学院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在历史系基础上建立的。历史系创建于年,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系级教学单位之一,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宁可、戚国淦等第一代教师是历史系的创建者。六十年来,经过四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历史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得到发展,办学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点齐全,有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齐全的二级办学单位。
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考古学、文化遗产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世界历史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历史学(师范、基地)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学院共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考古学、中国史和世界史),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两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世界史和中国史),一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历史学)、两个北京市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一个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一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硏究培育基地(文明区划研究中心),三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建院以来,历史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连续取得了二十多项重大突破,对外交流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三个博士后流动站、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和国家名师的院系,被评估专家组誉为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重镇,是具有鲜明个性教风和学风的研究型学院。在教育部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世界史学科位于A-学科,中国史位于B+学科,考古学位于B-学科,三个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二、考古学科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科成立于年,年开始以历史学(文物鉴定与保护)招生,年正式设立考古学专业。年,获得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年设立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教学科研一体的稳定发展模式。年获批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团体资质。在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考古学位列B-,与其他四所大学并列第11名,排名较上一轮学科评估有较大提升,学科实力稳步增强。
考古学学科目前包括四个学科方向:(一)中国考古(11人);(二)艺术考古(2人);(三)古文字与出土文献(3人);(四)北京文化遗产(9人)。学科梯队合理,拔尖人才突出。拥有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其中4名资深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燕京学者,1人入选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5名青年学者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青年燕京学者,8人拥有国家文物局个人考古领队资格。
考古学科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古文字和出土文献、艺术考古等领域优势明显,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断代考古方向齐全,在史前、夏商周、汉唐、宋元等均有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手工业考古特色鲜明,有8名教研人员在石器、陶器、玉器、漆器、瓷器、骨器、金银器等不同手工业门类研究中著述颇丰,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博物馆学、公众考古、北京文化遗产依托国家和北京市科研与教学平台,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服务于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具有重要影响。
考古学科拥有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重点2项、一般和青年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共48项;获得北京市社科二等奖2项、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项。教学上,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建有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大学慕课平台课程3门。
本学科拥有多个支撑平台,专业文献丰富,积极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设有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与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公众考古学中心、书画鉴定中心、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考古学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研究机构,并拥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首都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等校外实践基地。考古学科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实施校内外联合培养,特色明显。
依托学校和学院资源,本学科已与美国、英国、日本、厄瓜多尔等高校和机构有实质性合作;多名教师赴境外访学,主办、主持或参加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多名学生赴外留学、访学;入院系攻读学位留学生7名,其中博士1名(克罗地亚),硕士5名(缅甸、埃及、印度),本科生1名(俄罗斯)。通过培训、宣传并参与地方遗产保护等方式,积极服务社会,具有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
考古学科每年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15人左右,学术型硕士10人左右,文博专业硕士30人左右,博士生5人左右。
△考古学科教师团队
三、夏令营安排
1.主题:手工业考古与遗产保护
2.时间及方式:
年7月20日—27日;
交流方式:腾讯会议或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lyjd/2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