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

廊坊一中王老师关于年高考地理全国

发布时间:2021/4/21 21:43:09   点击数:
我对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的一些看法廊坊一中:王老师

年高考即将到来,很多文科生一提起地理就头大,至今还没搞懂洋流流向、不会看等高线地形图、不会计算时区的孩子们,真的不用慌,我作为地理教学的热衷人,根据自己对高考题的多年学习的经验,来梳理一下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的重点,在短时间内为广大考生提供一种高考的应对思路。

一、重点知识常规化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农业)》在高考题中出现频率很高,分为两大模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原因。

自然地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的形成)、某地天气或气候的成因及气候特征,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原因(蒸发、下渗、地表径流、水体盐度及矿化度、水体更新速度、湿地的成因)是历年来全国卷考查的重点。

①河流地貌是历年来全国卷考查的重点,河流地貌在全国卷大题中没有出现过,多在选择题中出现,所以考生应做好把河流地貌做大题复习的准备,河流侵蚀、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如河流阶地的成因、河口三角洲、河流冲积扇的成因。近年来新兴难点牛轭湖、离堆山、朔源侵蚀等,人类活动(上游修建大坝、中下游河流沿岸取水)对河流地貌形成影响,也不可忽视;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也应有所了解。

②大气模块考查重点:分析某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某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之气候因素)、分析某地小区域内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冷暖锋、高低压等天气系统对某地天气的影响、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天气阴晴的判读。

③某地天气或气候的成因及气候特征,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原因(蒸发、下渗、地表径流、水体盐度及矿化度、水体更新速度、湿地成因、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

人文地理:工业农业部分知识,主要考查:工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联系的原因与意义、工农业特有的生产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工农业不合理生产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工农业发展提建议)、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开放类试题。

这些考点在高考中反复出现,同学们重点复习。一言概之,高考地理复习重中之重:大气、水、地貌、工农业部分的重点,请牢记。

(以下四个表格选取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表1《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工业农业近年高考题汇总

表2《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地球上的水》近年高考题汇总

表3《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地球上的水》近年高考汇总

表4《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近年高考汇总

二、热点问题生活化

地理是一门极具生活化的学科,地理知识取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实践,高考地理背景素材,也是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地理知识生活化,考试取材时代性,不仅仅是高考命题的需要,更是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1.疫情与地理

(1)从全国各地硬核志愿武汉的农副产品,看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各地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

(2)从口罩难求,口罩原料熔喷布的生产,看工业生产的联系与工业协作

(3)从欧洲各国疫情病死率,看人口年龄结构对新冠病毒的感染率、致死率的影响

(4)从每日的世界疫情播报,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生活的积极影响。

(5)从疫情下的粮食供应,看我国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前景、农业区位因素,引领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集约化、商品化。

(6)从国内疫情传播,看春运下的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流动;

(7)从北京第二波疫情的出现,看城市功能分区、境外输入与生物入侵;

(8)疫情对传统实体经济(餐饮、旅游、娱乐行业)的冲击,线上经济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大国成就

图5粤港澳大湾区

(1)新区建设,战略布局:雄安新区(已过高考的热度)、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在势头)、沿长江沿海T字形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以区域地理热点为载体,主要考查自由贸易区、新区建设的区位分析、自由贸易区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2)脱贫攻坚:我国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可结合我国贫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贫困原因、扶贫措施等方面进行考查,也可考查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产业化、现代化、智能农业等。

(3)科技进步:华为5G技术领跑全球、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考查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工业5.0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的实施背景,意义,及未来可以在工业生产中的意义。

(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主要考查传统工业发展的特点、发展条件、存在问题,衰落的原因、发展方向、综合整治措施。

(5)生态恢复,绿色发展:秦岭生态恢复、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考查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治理措施,独特的治理措施对具体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恢复长江天然河道、拆除大坝利于鱼类洄游产卵,缓解库区水体恶化,恢复江湖生态)

3.新发现

(1)广西新发现天坑群:以此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喀斯特地貌(峰林、天坑,钙化台)形成条件;对交通、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业等产生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涪陵页岩气开采:以此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前景,能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4.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气候

(1)非洲蝗灾:“久旱必蝗”以此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蝗灾发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独特地形地貌)、蝗灾形成的原因(从自然地理角度思考)、蝗虫的迁移路径、蝗灾产生的危害与防治。

(2)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以此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可结合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及特有生物众多进行考查,以热带、亚热带干热气候为主,中部西部以沙漠为主的地貌特色,考查澳大利亚火灾发生的自然原因、火灾对生物多样性和河流水文、气候的影响。

(3)我国南方的特大暴雨:以此热点事件为背景,结合典型区域热点,分析暴雨形成的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分布、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4)南极极端气温:以此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结合南极冰川融化,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沿海海岸地貌的影响、对河流水文的影响、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图6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图7长三角城市群

5.特色民居与高考地理

陕县地坑院、江南水乡、福建土楼、澳大利亚的地下住宅、日本合掌屋、福建平潭岛石屋、传统古村落(高考选修旅游地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房屋均已出现在高考题中,其中江苏卷(年、年选择题),高考地理命题思路是以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为载体,体现蕴藏在民居中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在考查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出现,从地理视角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实践。

6.传统文化与高考地理

油纸伞、坭兴陶文化、剪纸、戏剧、景德镇陶瓷、古丝绸之路、华北民居四合院、宫灯在高考题中均已出现过,模拟题中遇到的砚台、传统酿醋工艺、丝绸、饮食文化、刺绣等,考查传统文化与新兴产业、工农业发展的完美结合,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

三、那些年我们做题中遇到的地理名词及命题思路

1.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

名词很多,这类植物或农作物的出现,设问较常规:①该地适宜该植物生长的条件(农业区位因素中多考自然条件,或自然条件中的气候条件)②根据地理位置推断该地的气候条件,并分析职务的生长习性③该地进行这种农作物加工的有利条件(工业区位因素)④特殊的生产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根圈覆盖)⑤开放性问题:是否赞成该农作物或该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该地某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我写的答题模板中都有)

农业地域:

东北平原绿色米都、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陕西宝鸡关山牧场旅游观光农业、长江三角洲及其以南地区的立体农业和混合农业、西北地区的特色灌溉农业、青藏高原的有机生态河谷农业云南热带地区的热带种植园农业等等

植物及农作物:

贵州的红豆杉、库尔勒香梨,四川攀枝花干热谷芒果,云南速生桉树,甘肃宁夏的枸杞,赤道热带雨林地区可可、咖啡种植,墨西哥牛油果,两河流域椰枣,地中海气候区的葡萄、橄榄、柑橘、栓皮树,摩洛哥的阿甘树,波兰苹果,突尼斯的软籽石榴,俄罗斯向日葵,荷兰、肯尼亚、厄瓜多尔、中国云南、摩洛哥的花卉种植等等

独特的农业生产技术:蔓越莓水收、马铃薯台田技术、套种、根圈覆盖、地膜覆盖、稻草覆盖、砂砾覆盖(这些独特的生产技术在我总结的影响意义类答题模板中有)

2.工业相关类

以中国在外与非洲、东南亚、中亚某国的某资源开采项目,或以某国工业生产特色为题材背景(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欧洲西部的食品工业、航天工业、精密仪器的加工制造业(光刻机)),考查①该地适宜发展该工业的条件(工业区位因素中多考社会经济条件)②该地进行这种农作物加工的有利条件(工业区位因素)③特殊的生产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某传统土法酿造生产工艺)④工业地域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⑤开放性问题:是否赞成该产品加工业或采矿业大力发展?⑥工业可持续发展:为该地某工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答题模板中都有)

3.动物类

白斑狗鱼、秦岭野生大熊猫、美国大盐湖卤虫等均在全国卷高考综合题中出现过,距今已有3年之久,模拟题中也反复出现生物及生境类问题,如黄山短尾猴、挪威帝王蟹、中华刀鱼、大西洋鲑鱼(三文鱼),问题设问大多以①根据此类生物分布特征,推测其生活习性②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③不同季节、不同年份,此生物活动范围的差异④此生物分布的影响因素⑤保护该生物的主要途径

4.自然地理现象

厄尔尼诺、拉尼娜、桃花汛、大湖效应、冷湖效应、绿洲效应、湿岛效应、焚风效应、狭管效应、圣安娜风等,这些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对气候、对河流水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高考命题预测:

1.综合题考向

生物生境类考查概率较大,新冠肺炎境外输入形势严峻、生物入侵、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病毒的传播载体、传播途径等,涉及生物及生境类问题较多。如冷链运输对疫情传播的影响,病原体的环境对病毒存活的影响,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病毒变异,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与病毒流行、蝗灾蔓延。

地表形态的塑造在全国卷综合题中出现概率较大,在近十年全国卷高考综合题中从未涉及过,而在选择题中五年五考,多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河流侵蚀、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如河流阶地的成因、河口三角洲、河流冲积扇的成因。近年来新兴难点牛轭湖、离堆山、朔源侵蚀等,人类活动(上游修建大坝、中下游河流沿岸取水)对河流地貌形成影响,也不可忽视;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成因,也应有所了解

水库大坝的拆建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国大坝数量世界第一依然在不断建坝,美国却在不断拆除大坝,长江上游拆除了部分大坝,促进了其生态恢复,关于大坝的拆建问题会有以下命题思路:水库大坝建设的意义,看图说明水库大坝调蓄洪水的特点(汛期排水,枯水期蓄水),水库大坝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及环境问题,水库大坝建成后给库区及河流流域大气、地貌、河流水文、下游土壤肥力、生物(大坝阻挡鱼类洄游产卵),拆除大坝后对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实施拆除大坝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等等。

2.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lyjd/215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