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旅游景点 >> 读书新刊陈思宇在瘟疫与霍乱中
编者按
法国作家德维尔的传记小说《瘟疫与霍乱》以巴斯德门生耶尔森为记忆之核,构建出一个半世纪人类与“瘟疫”相抗争的记忆之场,同时展现了十九世纪至今欧洲历史性运作机制的变迁。通过建立福柯所主张的“反普鲁塔克”式的平行,赋予个人记忆之场构成的小写历史之“现在主义”意义,为面向大写历史的身份构建提供了启示,也为“瘟疫”之下的人之生存提供日常智慧。在《瘟疫与霍乱》中追寻耶尔森的记忆
文陈思宇(《读书》年6期新刊)似乎很难用一句话介绍亚历山大·耶尔森(AlexandreYersin,-)。他是医生、细菌学家、海员、探险家、商人、植物学家。他发现了白喉毒素、鼠疫病原体,是第一个经陆路连接安南与高棉的旅行者,还将三叶橡胶树、奎宁树引入越南,在芽庄设立巴斯德研究所……而他的名字似乎只隐现于医学界熟知的拉丁词“Yersiniapestis”(耶尔森氏鼠疫杆菌)之中。耶尔森年于柬埔寨(来源pasteur.fr)法国作家帕特里克·德维尔(PatrickDeville,-)以耶尔森为原型的传记小说《瘟疫与霍乱》(PesteCholéra,)将这位“离经叛道”的巴斯德弟子的一生再现于世,作品一问世便斩获法国文坛四项大奖(FNAC小说奖、费米娜奖、美第奇奖、文学奖中奖)。德维尔是个旅行爱好者,二十三岁获得比较文学与哲学学位后,以使馆文化专员身份旅居中东、非洲、北美多地,旅行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探险家、博学家类型的人物尤其让他着迷。自二〇〇四年起,德维尔开始书写那些似乎被历史遗忘了的探险者:自立为尼加拉瓜总统的美国冒险家威廉·沃克(WilliamWalker,-)、重新发现吴哥窟的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Mouhot,-)、刚果“布拉柴维尔之父”皮埃尔·萨沃尼昂·德·布拉柴(PierreSavorgnandeBrazza,-),他们陆续成为德维尔三部小说的主人公。二〇一四年,法国瑟依出版社将以上作品合并收录至“sictransit三部曲”,此处的拉丁语“sictransit”取“世界荣耀如此经过”(Sictransitgloriamundi)之意。《瘟疫与霍乱》与作者德维尔(来源lejsl.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lyjd/2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