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

我们的西北研学旅行西北区域自然

发布时间:2020/9/23 18:35:03   点击数:

高二地理第一轮区域复习

《我们的西北研学旅行--西北区域自然地理复习》组件教学设计

一、考纲要求

以某区域为背景,考查有关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等相关内容,或是根据区域地理要素综合分析概括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因和特征。

二、学习内容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高二区域地理复习的内容。本节复习的内容以“人地协调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观”为主线,以“不同尺度的区域认知内容与方法”为脉络,突出以下特点:第一,从不同尺度的区域图中认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突出区域地理位置的定位方法。第二,以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为切入口,突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方法。第三,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依托,突出区域普通的自然特征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第四,转换视角,从大尺度区域转变到小尺度,以伊犁河谷地区的地形特征为依托,突出区域特征特殊性和区域内部差异的分析方法。基于此,本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不同尺度的区域认知内容,掌握不同尺度的区域认知方法,具体如下:第一,认识不同尺度视角下,西北地区自然要素中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壤关系的内容,掌握分析要素间关系的方法;第二,认识不同尺度视角下,西北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人地关系)的内容,掌握分析多要素间关系的方法。难点是以不同尺度的视角,定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准确分析其区域特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三、学习起点

学生经过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学习,为本节复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与方法基础。但学生在区域复习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未灵活掌握“空间尺度转换”的区域认知方法,往往存在空间尺度选择不当的问题,因此无法全面、正确的从区域的普通特征到区域的特殊性特征的认识。第二,学生对区域地理事实了解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掌握的区域知识是零散且割裂的,同时不善于用地理综合性思维方法来构建区域地理要素的联系。第三,学生不善于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去分析区域地理事物,不善于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去分析区域事物,区域原理化的能力较弱。第四,认知区域的思维方式仍偏向“记忆知识”型,仍停留在用事实性知识来解决区域问题,喜欢“翻图册找文字答案”而不习惯“用地理位置进行推导分析”,因此很难做到区域认知的迁移运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本内容时,调动学生已掌握的区域认知的内容与方法,从不同尺度的视角,运用定位、分析、归纳、比较等地理综合思维方法,从横向与纵向来重构西北地区的认知体系。

四、课堂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学习水平表现

1级

2级

3级

4级

认知目标

定位西北地区重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记忆

归纳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

理解

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5要素的特征

应用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的成因

应用

比较西北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条件

应用

能力目标

定位不同尺度区域位置的方法

独操

归纳不同尺度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迁移

分析不同尺度区域自然地理要素间关系的方法

迁移

情感目标

形成人地协调的区域差异观与因地制宜观

价值化

五、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对考纲、近年全国卷考点和学情的分析,本节复习课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不同尺度的区域空间定位为切入点,以不同尺度的区域自然、人文环境为脉络,重点突出区域地理要素、要素间的关系与特征的综合分析与归纳能力,以适应高中学生理性思维特征的案例学习方式,通过“我们的西北研学旅行”主题活动,落实考纲要求,帮助学生重构西北地区的地理要素、要素特征、要素间关系与方法的心像地图。

六、图文编码策略

采用分类(Classify)、选择(Select)、策略(Tactics)、线索(Clue)的CSTC法法,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图文学习内容进行编码。

七、学习策略

采用模型、图像、译码、储存、索因的MLDSS法,引导学生进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高考第一轮区域地理事实性内容的复习。

八、学习媒体

学习

材料

媒体功效

创设情境

展示事实

提供示范

呈现过程

设疑思辩

总结归纳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旅游景观的关系

伊犁地区的薰衣草产业发展

媒体形式与内容

图文材料:

西北研学旅行的2条旅行路线

①鸣沙山景观图

②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

③西北瓜果种植景观图

④伊犁河谷目的地的景观图

①不同尺度下的西北地区区域图

②伊犁河谷地形示意图

①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示意图、②西北某河流流量过程示意图、③西北河流上、中游流量比较示意图③西北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

①坎儿井示意图

②西北“魔鬼城”地貌分布图

③薰衣草世界种植范围分布图

板图: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人地关系”思维导图

九、学习时间

本节教学内容用1课时

十、主题活动:我们的西北研学旅行----西北区域自然地理复习

情境导入:今年我们学校的研学旅行选定了西北地区。但西北地区有两条计划路线:

路线1:“甘肃—新疆”西北跨越之旅

路线2:伊犁7日环线深度游

哪一条路线会更吸引你?哪一条路线的地理现象让你更感兴趣?

部件1:手绘旅行地图——定位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位置

读图:不同尺度下的西北地区区域图

情境:每位地理研学旅行者首先应该提前准备好哪一种学习资料?

问题

1.从世界海陆分布图中看西北,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素养培养点:应用海陆位置的定位方法与能力)

2.在中国区域图中,你会画出哪几条重要的经纬线来定位西北?(素养培养点:应用经纬线的定位方法与能力)

3.研学之旅第一条路线,主要经过哪些地形区?(素养培养点:判断与定位地理事物的方法与能力)

4.研学之旅第二条路线,伊犁地区在西北地区的哪个位置?并在中国区域图中标注出伊犁地区的位置。(素养培养点:不同尺度地理事物的定位方法与能力)

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方法性知识“地理位置的描述角度”去观察“西北地区地理位置”时,注意先从全球(大尺度)地图,把握西北核心的地理位置特征,再从国家(中尺度)地图,把握西北独特的位置特征。教给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尺度全面描述地理位置”的策略性知识,并掌握常用的地理位置描述语言。

部件2:不做肤浅的研学旅行者——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图:西北自然环境特征思维导图,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示意图,我国某河流流量过程示意图,西北河流上、中游流量比较示意图,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

情境:“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去到景点疯狂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千万不能做这种肤浅的研学旅行者。地理研学之旅选取的景点都是代表着西北地区典型的区域特征。那么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问题:

1.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从哪一个要素先入手?应该如何归纳这个要素的特征?(素养培养点:判断与归纳地理事物的方法与能力)

2.西北地区的气候要素如何影响水文、地貌、植被、土壤4大要素?(素养培养点:应用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应用分析地理要素间关系的方法与能力)

3.有3张我国不同河流的统计示意图,哪几条河流可能分布在西北地区?反映了西北河流的哪些特征?(素养培养点:判断地理事物分布与归纳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自然地理原理性知识,去分析与推导西北自然地理五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特征,以及自然要素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区域地理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和特征的心像地图。

部件3:做有收获的研学旅行者

读图:鸣沙山景观图,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西北瓜果种植景观图,坎儿井示意图、景观图,西北“魔鬼城”地貌分布图、景观图

情境:有人说过游客带上你的双脚和眼睛就可以了。而研学旅行者,则要带上你的大脑和灵魂,这样才能有收获,得到成长。那西北研学旅行的目的地,背后有哪些地理知识呢?

问题:

1.鸣沙山代表着哪个自然要素?(素养培养点:观察地理现象的方法与能力)

2.“神舟”系列飞船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对卫星发射带来哪些影响?(素养培养点:应用地理现象、要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与能力)

3.为什么西北种植的瓜果品质特别好?坎儿井反映了人类对哪个自然地理要素的改造?(素养培养点:应用地理现象要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与能力)

4.雅丹地貌为什么能在西北地区广泛地发育?(素养培养点:应用地理现象、要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与能力)

部件4:做学以致用的研学旅行者

读图:伊犁河谷目的地的景观图,伊犁河谷地形示意图,薰衣草世界种植范围分布图

情境:有人说不去路线1,不算去过西北,因为每个景点都有着浓浓的西北地域特色。但也有人说,不选路线2,不去伊犁一趟,你并没有完全了解西北。为什么要去伊犁?

问题:

1.伊犁河谷被誉为“塞外江南”、“西域湿岛”,它受哪个自然要素影响最大?如何影响?(素养培养点:应用地理现象、要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与能力)

2.日本北海道、法国普罗旺斯和中国伊犁河谷,是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区。与其他两地相比,伊犁河谷薰衣草种植的气候条件如何?(素养培养点:应用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方法与能力)

3.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大家对以薰衣草种植为基础的霍城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有哪些建议?(素养培养点:应用分析与评价地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注:学生在分析思考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从不同的尺度观察区域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环境特征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策略性知识。大尺度、中尺度区域,符合全球性的物质运动与循环规律,如大气环流、洋流、陆地自然带等地带性分布规律,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rkzz/198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