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自然资源 >> 苏联解体后,古巴经历了什么
年卡斯特罗访问中国
年11月29日,卡斯特罗应邀访问了中国,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中国,长达8天的访问中,卡斯特罗参观了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5座城市,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
卡斯特罗对粮食问题很感兴趣,会谈期间谈了很多国际粮食贸易、价格以及中国进口粮食问题。
老卡认为:中国出口的商品多,有外汇,可以进口很多粮食,但是中国进口粮食数量大,一进口,(国际)粮食价格就涨上去了,而古巴没有外汇,价格贵了就买不起粮食,孩子们就要挨饿。
中方人员解释道:中国吃饭主要靠自己,进口粮食只占粮食消费的1%~3%,而且多是双边贸易中对方要求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小麦等。
老卡听完,将信将疑。
年,陕西潼关县集市
访问西安期间,在参观兵马俑后,中方安排老卡访问了一家农户,他反复问的问题是:家里有几口人?有多少土地?一年粮食收成多少?够不够吃?
作为老江湖,老卡当然知道他看到的都是对方想让他看到的,农户的回答并不能说明问题。
离开农户家后,老卡在行车途中突然要求停车,然后径直走进了一家事先未打招呼的农户家里,再次询问了同样的问题。
老卡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把在北京听到的话,带到基层验证一下,判断中国上面讲的和下面做的是否一致。同时,他也想真正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否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其中的经验或教训,对古巴有没有借鉴意义。
两次访问农户,老卡听到了什么答案,不得而知。但据官方说法,年中国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年时,吃饭问题应该不是问题了,所以老卡听到的回答,大概率是积极答案。老卡为什么这么关心吃饭问题?因为吃饱饭在古巴确实是个大问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古巴迎来了至暗时刻,经济崩溃,食物短缺,发生了饥荒。国家宣布进入“特殊时期”,坊间则形象地称之为“瘦的时期”,平均每人瘦了足足9公斤。饥荒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民众不满情绪高涨。吃饭问题对卡斯特罗兄弟的政权构成了很大威胁,以至于古巴老二劳尔·卡斯特罗在视察首都菜园子时,声称:芸豆比大炮更重要,只要人民有饭吃,什么风险都不怕!敢和我们比挨饿,你也配?问题来了:古巴是如何沦落成这样的?它又是如何度过至暗时刻、摆脱崩溃命运的?年古巴革命成功后不久,古巴就倒向了苏联阵营。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古巴都一直在这个圈子里面玩,苏联、东欧国家不仅是古巴政治上的盟友,也是古巴经济上的主要伙伴。相反,古巴与拉美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不好,交往也不多。古巴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依靠苏东国家的支援建设社会主义,逐渐实现国家现代化。年,古巴加入了经互会。经互会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牵头组建的一个“群”,其成员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互会内,各个国家要做“群任务”,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合作,互通有无。经互会开会比如古巴盛产食糖,所以其任务就是出口食糖,东德工业发达,其任务就是生产和出口机械。苏联石油多,就向群友低价出口石油。机械产品贵,农产品便宜,古巴不是很吃亏吗?不会,经互会内的贸易不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以政治需要为导向,所以古巴这个小兄弟,在这个圈子内很受照顾——苏联和东欧国家,给予了古巴大量经济援助,他们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向古巴提供石油,以高价购买其食糖。不管石油怎么涨价,也不管食糖怎么跌价,苏东国家尤其是苏联,对古巴高买低卖的政策都不变——这完全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但苏联就愿意这样做,愿意给古巴兜底。社会主义的拥抱,勃涅日列夫和卡斯特罗除了贸易照顾之外,苏联还在古巴援建项目多个,其中多个是大型工业企业。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也是援建了多个大型工业企业,我们认为援助力度很大。古巴国土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这援助力度,相当于直接送了一个工业化的壳子。从年到年,苏联向古巴提供的经济援助总额达.57亿美元,平均下来,每年的援助额超过20亿美元。就这样,古巴被深深纳入了经互会体系,其生产活动完全按照经互会的分工进行。以-年度为例,古巴出口商品中,63%的糖、73%的镍、95%的酸性水果以及%的电器零配件,出口到了苏东国家,古巴进口商品中,63%的食品、86%的原料、98%的燃料、80%的机械设备、72-75%的制成品来自经互会国家。在苏东国家的帮助下,古巴“一五计划”期间(-年),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二五计划”期间(-年),年均增长7.5%。再说个题外话,卡斯特罗之所以和美国闹翻,就是为了摆脱美国对古巴的经济控制,为此他没收了美国资本控制的种植园、企业、银行。他没想到的是,摆脱了美国魔爪,又落入了苏联的彀中。苏联对古巴经济的控制程度,远超当年的美国,只不过手法更隐蔽,说法更好听。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不是被这边控制,就是被那边忽悠,很难独善其身,在这种情况下,小国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抬眼一望,美国太近,天堂太远经济上有人照顾,军事上有人保护。在大家庭的关爱下,古巴感受到了温暖,尝到了甜头,日子过得还不错,被视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典范。以年为例,这一年古巴人均GDP为美元,韩国为美元,中国为美元。当时,古巴人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在供销社买到规定的食物。每个家庭每月配给包括:1瓶食用油、1袋洗衣粉,每人每天80克面包,每月2.7公斤大米,鸡蛋8个,黑豆克,鸡肉克,白糖1.4公斤,咖啡65克,巧克力粉70克,除此之外还有肥皂、香皂、火柴各1盒,外加7岁以下儿童的奶粉。生日当天,还可以领到额外的蛋糕,或啤酒津贴。此外,古巴还建立了享誉全球的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体系。70年代的古巴02温室的花朵,脱离了温室的保护,迟早会遭到社会毒打。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经济形势日益恶化,于是削减了对古巴的经济、军事援助和贸易优惠,逐渐疏远了与古巴的政治、经济关系。古巴的经济开始受到严重影响。-年,古巴对苏联的进口额从60.87亿美元,下降到了28.27亿美元,出口额从61.41亿美元下降到了18.29亿美元。苏联不再花高价购买古巴食糖,也不再低价向古巴出售石油,要求一切按照世界市场的价格进行交易。90年代的古巴以前1吨食糖能换7吨石油,年初只能换4吨,到年只能换1.6~1.8吨。卡斯特罗直言:-年所产万吨糖,出口万吨,仅够支付进口石油的费用。年以前,苏联根据协议每年向古巴供应万吨石油,苏联解体后,供油量呈断崖式下降,年俄罗斯仅提供了万吨。缺乏能源,导致古巴发生了全国性大停电,从年起,古巴推出了每天连续停电18小时的政策,内地城市甚至长达20小时。交通方面,大批汽车停驶,民众不得不用自行车代步,用畜力车运货,全国客货运输量大幅度下滑。年,古巴因燃料危机大量进口的中国自行车由于燃料、电力、原料和零配件严重不足,古巴全国多家大中型工厂,包括机械、化肥、水泥、食品等,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80%的工厂开工不足。农业机械也趴了窝。90年代古巴,快报废的汽车一位外国记者是这样描述古巴经济困难的:每当夜幕降临以后,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因断电而漆黑一片,只有蜡烛之光在炎热的晚风中摇曳,数以百计的工厂开工不足或根本不再开工。食盐代替了洗涤剂,报纸取代了手纸。医院里手术手套多次消毒,反复使用。医院要求病人自带寝具,而医生则在试验酸奶和食糖疗法。卡斯特罗是这样回忆那段日子的:我们的糖失去了所有市场,我们得不到粮食、燃料,甚至是埋葬死者用的木材。转眼间,我们就会没有燃料,没有原材料,没有食物,没有肥皂,什么都没有。古巴不产小麦,水稻种植也很少,它80%的粮食依赖进口,其中绝大部分又依赖于苏东国家。苏东国家不再向古巴低价卖粮食,而古巴也没有足够的外汇购买粮食,甘蔗、雪茄又不能当饭吃,怎么办?只能削减口粮供应,保证不饿死人的最低需求。年-年,古巴人均摄取热量和人均医疗经费分别下降了38%和75%,几万人因营养不良而患上了眼疾和神经性错乱。此外,生活用品价格飞涨,肥皂上涨了30倍,黑市上1瓶甜烧酒的价格顶1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经济危机必然引起社会危机,民众走投无路,偷盗、抢劫、腐败等案件激增,有人走上街头抗议,有人抱着轮胎下海逃往美国。卡斯特罗兄弟此时,美国也出手了,想送古巴政府一程,让它随苏联而去。年,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托里切利”法案,禁止美国公司在第三国的子公司同古巴贸易,不允许同古巴贸易的商船进入美国港口,对援助古巴的国家实行经济制裁。美国的制裁,让本就不富裕的古巴雪上加霜。古巴政权危在旦夕。03早在戈尔巴乔夫大搞改革的时候,古巴就嗅到了其中的危险性。卡斯特罗开展了“纠偏运动”,所谓纠偏,强调革命意识和精神鼓励,批判经济工作中因“滥用价格、利润、利息、奖金”所导致的资本主义倾向,老卡认为,戈尔巴乔夫背叛了信仰和主义,走上了邪路。年戈尔巴乔夫访问古巴“纠偏运动”稳住了古巴政局,却解决不了古巴的吃饭问题,崇高的理想,宏大的愿景,到底经不住现实的考验。年8月,古巴政府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这个可以理解成低配版的“苦难行军”——远东的那个小兄弟,日子比古巴惨得多。年10月,古共在四大上提出了“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任务与口号,决定改变发展战略,从依靠外国援助实现国家工业化,转变为依靠自力更生来保证生存。年7月,卡斯特罗向民众吹风说:今天,我们不能再谈论纯洁、理想和完美的社会主义了,因为生活迫使我们退让······社会主义的古巴为了生存,必须实行改革。怎么改?把体制砸开点缝隙,让市场的阳光投射进来。首先,当然是解决吃饭问题。将效益不好的国营农产,改组成规模更小的生产合作社,权力下放,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后,剩下由合作社分红;允许将零散小块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调动农民积极性——其实就是家庭承包责任制。截止年,古巴个体农民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0%。年10月,古巴政府开放了农贸自由市场,允许个体农民和合作社工人在完成上缴任务后,出售多余农产品。90年代的古巴全民玩“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政府不仅拨出闲置土地,让机关、学校、企业职工种植自用,允许城镇退休人和家庭妇女利用闲置土地种菜,还动员了大量城镇居民下乡支援农业,帮助耕种和采收。军队也提出了“一手拿枪,一手种豆”的口号,努力实现食品自给。第二个大问题是能源。开源节流,能不用电的时候就不用电,全国多万个灯泡都换成了节能灯,农村还修建了数以千计的风车。每年从俄罗斯、伊朗、厄瓜多尔进口的石油,基本能达到万吨,省着用也能勉强撑过去。90年代初的古巴,货架空空此外,古巴还与法国、瑞典、加拿大的石油公司签订了石油勘探合同,到处寻找新油源。年,古巴石油产量从年的72万吨上升为万吨,能保证国内45%的发电量。粮食、能源情况好转,只能保证社会暂时不崩溃,想恢复经济,医治好创伤,还有多事要做。04古巴经济长期依赖食糖,食糖价格一下跌,整个经济就会受到重创。所以,搞钱的方法必须多样化。年,古巴将旅游业确定为重点产业,积极开发镍矿,发展雪茄、朗姆酒等特色产业,赚取外汇。年,古巴旅游业收入20亿美元,取代制糖业成了支柱产业。年取消了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允许国企和合资企业开展中小外贸项目,年颁布了新的外资法,放宽了外资的准入条件、增加了对外资的优惠条件,次年还筹建了自由贸易区。古巴街头为了省油而改装的加长公共汽车为了缓解国库外汇储备枯竭的困境,年,古巴政府宣布居民拥有和使用外币合法化,允许居民接受海外汇款,欢迎侨民回国探亲和旅游。政策一放开,效果立竿见影。仅当年,就有3~5亿来源于黑市的美元回流到了国库。古巴有万侨民,大多数居住在美国,这些人每年汇往古巴的美元达10亿之多,是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外汇来源。大量美元汇入,稳定了古巴的金融秩序,增强了古巴的进口能力。此外,古巴政府还放宽了个体经营。年9月,包括交通运输、家庭维修领域在内的种行业,允许个体经营,此后,开放的行业种类逐渐增加到了多种。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古巴的经济困境。总算缓过来一口气,微笑一个年,古巴GDP触底反弹,实现了0.7%的正增长,-0年,古巴GDP年均增长4.7%。古巴的这些措施,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吗?不算,至少卡斯特罗认为不算。他说过:古巴不搞市场经济,但并不等于不能实行某种市场方式。实际上,相比中国的改革开放,卡斯特罗迈出的步子很小,很谨慎。他允许古巴人合法持有和使用美元,但4年又取消美元流通,他允许搞个体经营,但又设置种种障碍,如不准大学生搞,不准雇佣工人,后来允许雇工但又限制雇工人数,开个理发店还必须限制在3个座位以下,私人餐馆必须12个座位以下——多了就是资本主义。年,古巴政府加大了对个体户的征税力度,一下子干倒了一大批个体户,大大限制了个体经济的发展。搞家庭承包责任制,又不敢彻底搞,保留了生产合作社这种定位不清的怪胎,引进外资也卡的很严,一家一家严格审批。出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老卡思想不开放,老卡一直认为:市场规律造成了人类最自私、最无情的制度,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他更担心担心市场的东西太多,会动摇公有制,威胁国本体制——这是他的底线,而相比经济改革,古巴政治方面基本没怎改。总之,古巴的改革措施只是一些小修小补,没触及根本。这种拖泥带水的改革,严重阻碍了经济快速发展,也导致古巴经济未能从根本上好转——工资很低,民众普遍不富裕,物资很紧缺,黑市盛行。低水平的免费口粮、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虽然能覆盖到每个人,但经济不行,所有免费的东西都会大打折扣。此外,与美国关系紧张,也是制约古巴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穷国和穷国在一起搞不出什么花样的,要发展经济,必须和富裕国家或富裕地方一起玩。中国改革开放,靠的是日资、台资、港资,韩国经济起飞,靠的日本、美国,能指望第三世界?奥巴马和劳尔·卡斯特罗,年两国断交54年后复交对古巴而言,想要改变命运,美国是绕不开的坎,资本、技术、市场,美国都是古巴的最优选择。本来在奥巴马时代,美国和古巴关系已逐渐缓和,但特朗普时代,两国关系又恶化了。8年卡斯特罗隐退,劳尔·卡斯特罗上台,小卡比老卡改革步子迈得大一点,但经济方面没有大手笔,始终在框框内“不急也不停”地小改,他极力避免走中国式市场经济的道路,想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可是,河里已经没有多少石头了。同志,你要背叛信仰吗?直到现在,古巴到处都挂着切·格瓦拉的头像《陪卡斯特罗访华的见闻和感受》《苏东剧变与古巴改革》《古巴经济改革局限》《苏东剧变以来古巴的经济建设改革历程》《苏东剧变后,古巴经济改革:措施、主要成就与思考》《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援助政策:动机与结果——以对古巴的援助为例(~)》凤鸣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