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国家象征 >> 今年冬天可能会有异常低温,原因竟是万里之
今年的气候异常到什么程度呢?10月底南方气温三十多度,11月北方突降大暴雪,打开天气预报一看,隔三差五就“断崖式降温”。
据气候研究来看,说是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气候还会更加极端,因为一场“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形成了!
然而你很难想象的是,假如出现更冷的天气或者更大的雪,这不一定是因为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强势。
反倒有可能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位于秘鲁西部某片海域的水被加热所导致的。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气象连锁反应,将会影响到世界多地。
这种现象,就是人们经常从天气预报中听到的厄尔尼诺现象。不巧的是,这个冬天它又来了。
新一轮的海洋和大气失衡已经生成就在前几天,国内的气象机构已经发出预警,新一轮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生成,其强度为中等级别。在气象学上,厄尔尼诺现象又可以用事件来称呼,此轮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将会持续到明年春天。
那么,它将会带来怎么样的气象变化呢?气象专家的预测是,今年的冬天,国内大部的气温比同期要偏高,同时也可能会发生异常低温和雪灾。
是不是听起来有些头大,气温高和雪灾两者矛盾,怎么会同时出现?你还别头大,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影响,它所产生的气象现象是复合型的。
具体来说就是,因为近些年全球整体的气温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所以整体来看今年冬天的平均气温将会比同期偏高。
暖冬现象
可又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生成,依照它“粗暴”的脾气,在局部地区很可能会引起极端气候的出现。所以整体的气温在上升,而北方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局部区域将会出现低温甚至较大的雪灾。
除了北方地区,南方今年冬天也可能会发生阶段性的低温天气,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可能会给南方多地带来冻雨等雨雪冰冻天气。
上一次南方地区出现大规模的低温冻雨现象,还是在年的时候。今年的预测是,阶段性的强降温天气可能会出现,不过持续的时间不会像年那么长,影响的区域范围也不会很大。
通过整体的气象预测,人们已经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会带来什么样的气候特征了。
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又会跟遥远的南太平洋扯上关系呢?
厄尔尼诺——上帝的孩子厄尔尼诺这个听起来怪怪的名字,是来自西班牙语的音译,它的意思就是圣婴,即基督教中的上帝之子之意。
为什么将一种气候现象,用宗教中的含义来命名,就是因为该现象产生的结果是负面的,而且直接受该现象影响的地区是说西班牙语的南美地区。
从我国的方位去看,该现象的起源地,就在太平洋的东南方向,而那片海域,正好位于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的西部沿海。
这片海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渔场,因为适宜的温度和气象条件,这里出产的海产品,占世界海产品的五分之一左右。然而有经验的老渔民都知道,每隔2年到7年左右,这片知名的渔场便会发生奇怪的现象。
海水的温度会变热,不但水里的鱼类会死亡,就连这片海域上空的鸟类也会死亡。在这种奇怪现象出现的时候,大型的海洋动物更是会纷纷逃离这片海域。
由于出现的时节,基本上都是在每年底到来年的春天,这一时间也正好是西方圣诞节的前后,所以秘鲁人就将这种奇怪的现象称之为“厄尔尼诺”了。
实际上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种异常的海水升温现象,不光会出现在南美洲靠北的西海岸地区。
在美国的西南海岸地区,澳大利亚西部的印度洋海域,非洲西南部的大西洋海域,这些地区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只不过影响范围较小,很长时间气象学领域也没有特别在意。
可能有人想不明白,不就是某片海域的温度升高了吗,怎么又会搅动全球的气候变化呢?这是一种异常的连锁反应,只是针对这种现象,不要说普通人搞不明白,就连气象学家很长一段时间也搞不明白。
连锁反应是负面的该现象的发生的起点,是在赤道区域内,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暖洋流。在没有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这股暖流风平浪静,可一旦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暖流的活动便会骤然加剧。
它从赤道地区冲着南美洲的大陆而去,但很快就被大陆阻挡住了。暖流随即掉头,开始影响秘鲁等国西部的这片海域,海水的温度比平常年份就会高出3到6摄氏度。
这种变化直接杀死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更大的海洋动物以及海鸟,由于失去了食物来源,要么饿死要么只能离开这片海域。
据说在最严重的那几天,海水把大量动物的尸体冲到了秘鲁首都利马的外海滩。沿海地区臭气熏天,甚至就连海港附近船舶、汽车以及建筑物的外墙,都被染成了黑色。利马当地人把这种黑色的变化称之为“卡亚俄漆匠”。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这才仅仅是开场白。因为海水的升温,这片海域上空大气层的温度也会逐步升高,整个大气的环流平衡被一点点破坏,进而波及全球的气候变化。
根据气象学家多年的观测,一旦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首当其冲的是赤道太平洋中部区域出现异常降雨,发生洪涝灾害。紧接着,从印度尼西亚一直到澳大利亚,本该下雨却出现了异常干旱。
这还不算完,当它波及到我国后,多数地区冬天的气温要比其他的年份偏高。假如某一轮的厄尔尼诺现象一旦拉长时间,我国在春夏季节便会出现南方多雨北方干旱的情况。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整个20世纪记录的厄尔尼诺现象至少有17次,每次的时长都不同,比较短的会持续五到六个月,较长的则会持续一年甚至两年。
而且每一次它所出现的强弱也不一样。历史上在年到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整整持续了12个月,全球各地的异常气象天气,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亿美元的损失。
所以,厄尔尼诺现象,就好比往一个平静的湖水里扔了块石头,而后掀起了涟漪。如果这块石头很大,不但会掀起涟漪还会造成浪花。
虽然气象学领域,通过长期监测,已经能大概预测出厄尔尼诺现象何时生成,可对于它出现的真正原因,多年来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
一种说法几个猜测目前气象学界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普遍解释是,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海域和大气失去了平衡,进而产生的气象连锁效应。
由于东南信风的影响,原本位于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水,会向西北方向流动。在这种作用力下,使得澳大利亚东部海域的海水水位比南美洲西部的海面高出了至少50厘米。
这种水位的落差会越来越大,而后就会产生反作用力,位于太平洋西北的海水又开始向东南方向流。而这股反流回去的洋流,正是厄尔尼诺现象的源头——它是一股暖流。
暖流随后影响到南美洲的西部海域,而后便产生了一系列的气象反应。
对于这种解释,气象学家多年来也有不同看法。有科学家就曾提出,厄尔尼诺现象其实跟海底的火山活动有关。
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期间,全世界的海底火山处于低活跃时期,而那一阶段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次数也正好较少,而且发生后的强度也很弱。
等到50年代以后,海底火山进入了活跃期,厄尔尼诺现象也随即变得频繁起来。根据一百多年来的地质和气象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内75%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伴随着强火山的喷发,而且还都是在火山爆发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发生的。
(年,科学家记录到的位于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附近的海底火山喷发)
根据这一规律,一部分科学家就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其实海底火山活动引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该现象跟地球的自转速度有关。根据20世纪的统计研究,地球的自转速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一直有变化。
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发生波动,不管是变快还是变慢,尤其是在发生转折的阶段,厄尔尼诺现象就会在转折期间生成。
地球的自转速度一旦降低,惯性会使得赤道地区的大气和海水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原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暖水向东而去,由此使得南美洲西部海域的海水升温,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简单来说,就好比一盆水在持续晃动,水震动的频率也是固定的。可一旦盆子晃动的频率改变,盆里水的震动相应的也会改变。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盆,海水在地球的转动下,其流动也会有相应的规律。
这个观点有一个最直接的例证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也是一种极端气候现象,而它产生的一系列气候变化,正好是跟厄尔尼诺现象是相反的。
所以,支持这一观点的科学家们就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自转减速产生的效应。而拉尼娜现象,正好是自转加速产生的结果。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科研人员,针对地球自转以及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曾做过深入的研究。
到了90年代,我国的气象学界,便根据这一理论分析和预测厄尔尼诺现象以及拉尼娜现象。随后90年代中期的几次厄尔尼诺现象,都曾成功的预测到了。
结语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科学家又在研究,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关联。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两者之间有联系。但究竟是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变暖导致厄尔尼诺现象次数增多,目前说来还没有确切的结论。
虽然其确切的原因还不能完全探明,然而产生的结果人类却能直接感受到。年到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由于导致了亚洲地区的干旱,直接使粮食作物减产,影响到了全球6千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而且每一次较大的厄尔尼诺现象,还会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往往跟各国的通货膨胀有关联。
人类对于地球,就好比一只蚂蚁站在一片湖水边。湖水产生的任何变化,对蚂蚁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
同样,海水和大气对我们人类产生的影响,究竟是地球自身的因素多?还是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引起了某种变化?至少在当下,人类还没有完全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