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旅游景点 >> 摆摊卖故事,一晚赚这个26岁姑娘,
「前两天生意可惨了,一天就两三个人。」丸子嘴里喊着惨,眉飞色舞的神情却隔着电话都传了过来。
她压根没想到,在她摆摊卖故事的第三天,会有一个陌生人带着朋友,一口气买下了她十几个故事,还邀请路过的人一起听。
那个寻常又特别的晚上,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围坐洱海门附近的石板街上,听一个26岁的女孩讲她4年来的旅途见闻。
他们从秘鲁的圣谷讲到古巴哈瓦那,从仙本那的巴瑶族讲到厄瓜多尔的脱衣舞女郎······一直讲到了凌晨12点。
原本是佛系摆摊,打赏随缘,但当天晚上她竟然赚到了元。
我在想,能把摆摊卖故事这个想法付诸实践的,一定是个有趣的人吧?
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好像也给了我肯定的答案:
摊主丸子,大名叫陈钊庆,是个26岁的湖南姑娘。大学毕业4年了,没正式上过一天班,也没啃过一天老。
年,她大学毕业,既拿到了学校保研的机会;也拿到了月薪8K、有外企福利的offer;还有琴行老板邀请她一起开音乐教室。
在她过往22年的人生中,这是她第一次自己做选择的时刻。
可她却做了一个「头脑发热」的决定:拒绝眼前所有的机会,一个人带着一把尤克里里,揣着实习赚来的2万块钱,出门旅行。
听上去是不是还挺酷的?
当我联系上丸子时,她却告诉我:「一开始去旅行,其实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当时的她,几乎是带着满脑子的问号上路的,逢人就问:
「请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的工作具体要做哪些事情?
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
她努力地想要在别人的人生轨道里,找到自己可以参考的模式。
但她失望地发现,就算是年纪比她大很多的人,也并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不过是当他们面临就业选择时,距离他们最近的那个职位而已。
得到这个答案,她反而释然了:既然没有标准答案存在,那就放任自己去探索吧!
当时的她,觉得旅行是一件听起来就很酷的事情。
于是,年,她用了天,走过了7个国家。
她在亭可马里尝试冲浪,在斯里兰卡骑摩托车环岛,在巴厘岛被当地人疯狂追求······
可是旅行结束之后,巨大的空虚感却汹涌而来。她的人生脉络走向,并没有因为上面说的这些事儿而变得清晰。
后来,她在文章里面给自己的这段经历做了总结:
「相信我,一个带着空空的脑袋,一年走几十个国家的人,一点都不酷。」
墨西哥-瓜纳华托:丸子学西班牙语的地方
她渐渐明白:对她而言,旅行并不是终极目的,而是充盈自己的一个过程。
仔细回想4年来的旅行,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呢?
好像是在墨西哥学习西班牙语的那6个月,是在印度学海娜纹身的时候,是在哥伦比亚学萨萨舞、在阿根廷学探戈的那段岁月·····
她放慢了自己前进的脚步,经常在一个陌生的国家住上很长一段时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并学习新的知识。
4年时间,她穿梭于5大洲,30多个国家。最疯狂的时候,一年有11个月她都在路上,像一个游牧民族一样在全世界旅居。
一路上,丸子做游学、做自媒体、在街头卖唱、在琴行教课、在民宿做义工,还创办了自己的尤克里里品牌······
兜里的钱永远没有超过两万块,却总能靠自己的能力奇迹般地继续前行。
虽然已经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了,但丸子仍然给自己的迷茫设定了一个期限——25岁。
25岁之前,她可以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25岁之后,她就应该至少找到一件自己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
好在,她真的找到了——拍摄一部沙发客的旅行纪录片,让大家通过沙发客的视角,去了解不同地域的人生活的真实面貌:
比如埃及人普遍不守时,跟你说5分钟就到的话,很有可能让你等上一两个小时。并且事后,他们丝毫不会觉得愧疚。
比如古巴的政治环境非常压抑,所以人们每天都会唱歌跳舞来宣泄情绪;而且谈恋爱特别简单,谈过10次都算少的。
说干就干,她和从未谋面的网友——摄影师浩子,组成了一个只有2个人的团队。
从土耳其睡到摩洛哥,他们用3个月时间,走进了5个国家,住进了16个陌生人的家里。
可谁能料到,一个25岁的女孩,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小目标,紧随而来的却不是成就感,而是潮水一般的谩骂声。
纪录片的视频被官方推送之后,播放量达到50万。丸子的微博炸了,里面是全是不堪入目的字眼:
「Easygirl而已!」
「这种女的赶紧送回中东吧!别回来了!」
「小心被扔下水道!」
而被骂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身为一个中国女孩,以沙发客的身份,住进了外国人的家里。
丸子给沙发主的学生们上课
哪怕和她一起的还有她的搭档——摄影师浩子;哪怕视频里的沙发主们,都是温和又善良的人;哪怕他们在做一些温暖的事情:比如去当老师的沙发主的学校,给孩子们上中文课。
但给恶评的网友们好像对这一切好像都熟视无睹,只管做出最恶意的揣测。
丸子没有办法做到完全不在意这些评价。
尤其是想到自己的爸妈,在引以为傲地跟朋友们推荐女儿拍的这部纪录片时,也会看到这些词句。
她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在剪辑沙发客视频时,她要求浩子把一切可能会引起误解的地方剪掉。
当有人告诉她,想要像她一样辞职出去旅行时,她会劝对方慎重考虑:至少在那之前你得先存够1年花销的钱,再找到能边旅行边赚钱的渠道。
在她自己写有关沙发客的文章时,她会主动提到沙发客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丸子和土耳其的沙发主一起出去游玩
丸子说:「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倡导大家去当沙发客,只是想给大家展示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过,她没有因此向外界妥协,也不会就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因为一路走来,她早已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善意:
·伊斯坦布尔的沙发主家里只有一个沙发,为了接待她和浩子两个人,主人还特意多买了一个气垫床;
·墨西哥的沙发主肯肯一家,热情招待了她一个月,不管走到哪里都说她是他们的中国女儿。
从前她用故事交换沙发,现在她想用故事,给更多人的人生带去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今年26岁的丸子,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做一个电台节目:把沿途自己经历的、收集到的那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为了锻炼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她走上了大理街头,开始摆摊卖故事。
丸子摆摊的装备很简单:
一块地摊布、一盏小台灯、一把尤克里里、一块介绍自己的小木板、外加一堆自己打印的明信片。
大理古城的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
丸子就守在自己的摊位上,不张罗,也不吆喝。揽客的绝活儿是那双温柔地盯着路人看的眼睛,还有脸上灿烂的笑容。
每当有人在她摊位前停下脚步,她就赶紧给对方介绍自己在做什么:
「我不是在卖明信片,而是卖故事。价格随喜,听完不喜欢不给钱也行;或者你也可以跟我分享一个你自己的故事,作为交换。」
三十多天,上百个故事,有人听了一个就走,也有人听到深夜留恋不舍。
7月下旬的大理,游客越来越多,慕名来听故事的人也多了起来,但他们都扑了空。
电话那头的丸子,似乎有点恶作剧成功的小窃喜:「我去别的城市摆摊啦~小木板好重,我下次要换成更轻便的画布。」
我脑海里出现了一副画面:一个背满故事的姑娘,轻快地跳跃远去,只留下一个不回头的背影……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有一天,你在某个街头遇到一个叫丸子的姑娘,摆着画布要卖故事,请不要惊讶。坐下来,一起聆听一场关于世界的冒险吧!
感谢丸子接受采访并提供素材文章图片来源:丸子游学ING滚妹本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