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旅游景点 >> 晋级发达国家的ldquo门票rdq
作者:清河社长
潘帕斯雄鹰再度折翼,这个新兴国家重蹈覆辙。
当地时间8月11日晚间22点30分,阿根廷现任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宣布连任初选落败。
这一意外消息,立即演化为“黑天鹅”重创阿根廷金融市场(周一):
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狂跌25%。
股票市场集体雪崩,主要股指暴跌38%,阿根廷在美股上市企业集体暴跌,其中EDN跌59.3%、LomaNegra跌57.3%、BBVA银行跌55.85%。
阿根廷年期“世纪债券”价格跌27%,至54.66美分;信用违约掉期(CDS)的数据显示,阿根廷在未来五年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当前为72%。
阿根廷遭遇了新兴国家经典的“股汇债三杀”。
近些年,阿根廷比索如自由落体般坠落(比索对美元汇率):
年,8:1;年初,18:1;年5月,38:1;年8月,57:1。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阿根廷国民的财富,在过去五年缩水了7倍。过去8比索可以买到一袋美国的葵花子,如今要57比索。
前些天,人民币“破7”,贬值幅度在比索面前不是一个量级,但市场也惊出一身冷汗。
这一次,潘帕斯雄鹰折翼,南美蝴蝶翅膀扇动,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其中美股道琼斯指数12日大跌.73点,跌幅1.48%。
阿根廷,这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国家;这些年,除了足球,也只有不断突发性的货币危机才能在全球刷到存在感。
本以为马克里总统连任大选十拿九稳,怎料到初战失利。
马克里组合的“变革联盟”只得到32.23%的选票,而左翼候选人费尔南德斯组合的“全民阵线”赢得了47.37%的选票。
市场再一次感受到民粹主义势力的威胁,担心左翼政党上台扭转马克里任下亲市场、亲商业的诸多政策。
左右政治势力的对决,与阿根廷过去40年持续爆发的货币危机深度纠缠。
自年拉美债务危机以来,阿根廷爆发了9次金融危机。这个曾经快速增长的新兴国家,最近几十年反复踏进同一条历史河流,在货币及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阿根廷如此,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都如此。
拉美国家曾经是新兴国家的希望,在六七十年代经济快速崛起,之后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再也没能拿到发达国家的入场券。
这或许就是新兴国家的一种宿命。
本文逻辑:
牛皮文明:一群封建农场主的后代
债务危机:飘荡在拉美上空的幽灵
灰色的马:是谁杀死了潘帕斯雄鹰
01
牛皮文明
一群封建农场主的后代
潘帕斯,是阿根廷人辽阔的精神家园。
“潘帕斯”源于印第安丘克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这片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面朝大西洋,夏热冬温,气候湿润,黑土肥沃,水系发达,港口优良,是上帝赐予印第安人的绝美牧场,是南美及欧洲的粮仓。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占据了南美这块风水宝地。迟到了的法国、英国只能去寒冷的北美捡漏。
早期南美印第安人在此地多以游猎为生,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用铁丝网将这片荒野围起来变成牧场。
后来,西班牙移民者与印第安人长期融合形成了高乔人。他们以畜牧为生,信仰天主教,也保留了印第安传统。他们成为了潘帕斯草原的主人,为欧洲乃至全世界供应最鲜嫩的牛肉和国际A类的牛皮。
在美利坚独立40年(年)后,阿根廷也独立了。
年代结束了长期内战后,阿根廷人从此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快活日子。
阿根廷人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平原从大西洋起,一犁头耕到安第斯山麓,都不会碰到一块石头。”
整个19世纪,阿根廷坐拥世上最肥美的牧场,创造了令北美、欧洲都侧目的“牛皮文明”。
20世纪初,凭借大量粮食和牛肉出口,阿根廷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
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美元,仅次于英国、美国、意大利,高于法国的美元和德国的美元,远超日本、芬兰、挪威。当时,欧洲人流行一句话形容富得流油的人:“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被视作“南美洲的巴黎”,豪放健美的探戈舞姿和彪悍的高乔牛仔文化风靡全球。
但是,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终结了阿根廷人田园牧歌式的美梦。危机爆发后的第二年(年),牛肉、牛皮及农产品出口大幅度下跌,农场巨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一场政变打破了阿根廷近70年的政治稳定,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国运。
此后半个世纪,阿根廷政局极为动荡,政府更迭多达25次。左翼倾向的军人政府与右翼倾向的文人政府长期斗争、轮番上台,国家政策多被集团势力所绑架。
年代大萧条后,阿根廷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到了40年代初,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但是,这时的工业主要是食品加工和简单的装配制造业。
到了50年代,政府开始重视重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政府为了扶植制造业发展,采取了幼稚工业保护政策,大幅度提高了贸易壁垒。
这一结果是阿根廷自主生产的汽车、化工及重工产品的价格,比国际上高几倍,质量毫无竞争力。
如此,阿根廷在二战后错过了绝佳的工业化机会。
要知道在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还要高于日本、德国,远超韩国。但是,日本、德国、韩国都在二战后工业立国,最终脱颖而出。
阿根廷人选错了赛道:阿根廷是农业大国,却是工业弱国。在近代,工业不兴,国之不强。
但其实,根本原因是,阿根廷从来就没有一场彻底的制度革命。
阿根廷人,是一群封建农场主的后代。
他们一出生就掉进了米缸里,缺乏动力投资重型工业,发展自由市场,建设合理制度。
诚然,北美的华盛顿、杰斐逊也是农场主的后代。但是,由于北美受英法殖民,华盛顿、杰斐逊、汉密尔顿等开国者,都具备良好的民主思想、自由精神的修养。这群开国者,努力建立一个没有集权统治的联邦共和政体。
而受西班牙统治的阿根廷人则不具备这种修养。
虽然杰斐逊也极力反对发展工业,试图将美利坚建设成为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合众国。但是,在华盛顿的暗中支持下,汉密尔顿为美国打下了工业根基。
杰斐逊们开创了政体与制度,汉密尔顿们开创了工业与市场。
美利坚与阿根廷几乎同时结束了内战,但是美利坚彻底扫除了工业和制度障碍,阿根廷只是维持了农业发展的平稳政局。
美利坚与阿根廷,一个北乔峰,一个南慕容,同样地广人稀、欧洲移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寒冷的北美的制度优势愈加明显。
到了年,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阿根廷则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国。
孰强孰弱?
年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就像鸠摩智,是伪强国的测试机。
阿根廷在危机面前彻底裸泳,军政府上台,国家制度劣势暴露无遗。制度的落后,阻碍了这个国家从农业向工业转型。
再看美国,大萧条对美国的重创前所未有。但是,美国凭借制度优势,选举小罗斯福总统上台实施新政,避免了政局动乱,结束了经济恐慌,国家逐渐恢复了元气。
纵然如今对新政效果的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竞争性制度对社会具有极强的修复作用。
分别跟北乔峰南慕容过招后,鸠摩智直接了当地戳破江湖传言:“南慕容不过是浪得虚名,跟阁下齐名实在是有辱阁下的身份。”
这话糙了点,但理不糙。更糟糕的是,从此之后,阿根廷的制度劣势,对经济的侵蚀变本加厉。
二战后,阿根廷表面上发展重工业,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方式吃祖宗的老本。
阿根廷不但牧场资源优越,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石油、天然气存储量巨大,铜、金、银、锂、铅、锌、铁等金属矿产丰富。其中,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铀矿资源储藏量名列拉美之首。
除此之外,阿根廷还拥有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众多海湾和气候温和的不冻港。
这些都是重工业发展的绝佳条件。但是,阿根廷人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赚钱,那就是利用优良港口出口矿产资源。
从出口农产品,到出口矿产资源,阿根廷的政治势力,从农场主演变为资源掠夺者、垄断者——军人政府。
这就是阿根廷没能发展起重工业的根本原因。
美国汉密尔顿是幼稚工业政策的开创者,之后德国、日本都实行过幼稚工业保护政策,结果或多或少都促进了重工业基础的建立。
为何阿根廷的工业一直是一个付不起的阿斗?
且慢……
二战后的阿根廷还曾经风光了一把。
02
债务危机
一个飘荡在拉美上空的幽灵
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国际油价大幅度飙升,美国及欧洲立即陷入滞胀危机,国际资本纷纷寻求大宗商品避险,大宗价格快速走高。
受大宗出口价格刺激,阿根廷经济逆势反弹。
年阿根廷经济持续走低,增长率下跌到1.63%。石油危机爆发后,年,增长率立即反弹到5.53%。
从二战后到年代,在欧美经济全面复兴的带动下,阿根廷大量出口石油、大宗商品,经济持续增长。
进入年代,阿根廷还曾经风光一时。两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及大宗价格大涨,阿根廷依靠资源赚得钵满盆满。
走同样路线的还有巴西、墨西哥、苏联,他们都在这两次石油危机中大出风头。其中,石油危机为苏联续命20年,苏联也趁机主动出击,在美苏争霸中打得美国步步退让。
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一度成为新兴国家崛起的典范。潘帕斯雄鹰翱翔于世界经济上空,当世界以为南美大陆即将崛起时,债务危机爆发了!
年8月12日,墨西哥因外汇储备已降到危险线以下,无法偿还公共外债本息(.3亿美元),不得不无限期关闭全部汇兑市场,暂停偿付外债。
墨西哥债务违约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继墨西哥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智利等拉美国家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其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外债负担最为沉重。
拉美国家集体赖账,这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在年阿根廷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0.22%,次年也有4.15%,为什么这个国家的经济突然崩盘了呢?
实际上,年代后,拉美经济模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已经沦为典型的资源出口型经济。阿根廷的经济波动剧烈,增长走势基本与大宗商品价格相同。
每当石油价格上涨时,经济增长快速,创汇不少;每当油价下跌时,经济立即陷入低迷,外汇储备严重不足。
第一次石油危机缓解后的几年,阿根廷经济陷入低增长,到年为-4.51%。
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经济增长率立即反弹至10.22%。几年后,国际油价下跌,经济增长率又暴跌至负数。
整个八十年代,阿根廷经济极为糟糕,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年,海湾战争爆发,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再次给阿根廷输血续命。年、年,这两年经济增长率从负数反弹至12%。
进入21世纪,在年之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阿根廷经济一度看到复兴的希望,连续五年增长率都在8%以上。
但是,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油价暴跌,阿根廷彻底跌入低增长陷阱。
年的拉美债务危机,打破了拉美增长神话,从此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反复跌入债务危机、货币危机的泥潭。每一次危机都够这些国家喝一壶,反复的冲击,经济持续低迷,最终走入破产的境地。
拉美国家遭遇,被认为是跌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事实上,二战后,也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拿到发达经济体的入场券。曾经的拉美国家、亚洲四小虎,如今的金砖国家,都尚未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如此,阿根廷的案例显得颇具玩味。
市场上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拉美国家掉入了“美元陷阱”。自年以来,每当美元进入紧缩周期时,拉美国家及新兴国家就会爆发金融危机。
年是货币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紧缩事件。
美国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为了抗击通货膨胀,大幅度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一度高达22%,外汇市场风声鹤唳,他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直接造成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
年美联储又开启新一轮的紧缩通道,拉美债务危机持续恶化。
年美联储再次加息,拉爆墨西哥,引发龙舌兰危机,拉美国家再次遭受冲击。
这轮紧缩行动力度不大,但持续时间长,年泰铢难以为继最终崩盘,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年前后,美元尚未进入紧缩周期,阿根廷爆发了一次严重的债务危机。随着年美元开始加息,阿根廷一直没能走出危机泥淖。
年底,美联储再次加息,阿根廷立即爆发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
这场危机,一直持续到今天。
俄罗斯、土耳其、印尼、南非等大部分新兴国家都受到程度不等的冲击。即使美联储在8月份刚刚终结了这轮加息,但潘帕斯上空依然布满阴霾。
于是,很多人将矛头指向美联储。
其实,美联储,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核心问题,在拉美国家自身,尤其是是债务负担。
年,拉美国家的外债总额是年的14倍,达到亿美元。到年底,拉美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亿美元,债务高度集中,短期贷款、浮动利率贷款及外债比重过大。
为什么拉美国家债务负担如此沉重?外债规模如此巨大?
债务规模与经济结构和储蓄率有关,外债负担与外汇储备直接相关。
受上帝眷顾,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国家都在吃老本,发展资源出口经济,不愿发展制造业,出口创汇依赖于矿产资源及初级产品。
阿根廷的矿产资源及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超过40%,如此依赖资源及初级产品出口,使得阿根廷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冲击。
当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时,出口创汇非常少,经常出现贸易逆差。阿根廷政府及企业不得不向美国借入大量美元外债,以支持进口和维持外汇稳定。
年阿根廷财政赤字仅占国内GDP1.2%,此后不断增加,在年达到了10%。墨西哥经济在年出现滑坡,政府财政赤字由年的1%上升到了年的5%。
在六七十年代,美联储长期执行宽松政策,拉美国家容易获得美元信贷。当时华尔街疯狂向拉美国家、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
花旗银行主席沃尔特·里斯顿长期以来一直鼓吹向欠发达国家放贷是安全的:“国家不会破产。”危机爆发后,花旗银行的损失最大。
保罗·沃尔克凶猛加息,是诱发拉美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因为美联储大幅度加息,美元飙升,由于拉美国家缺乏足够的外汇储备,墨西哥比索、阿根廷比索最终崩盘。
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汇率在降至年的约10%,而阿根廷比索大约仅相当于年水平的千分之一。
货币危机爆发后,比索大贬值,外债负担大幅度上升,触发了债务危机。
这就是货币与债务联动的逻辑。
美国联邦政府及美联储也启动了援助方案,以防止拉美债务崩盘传染到本国金融体系。随后几年,布雷迪计划出台,近40个拉美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获得重组。
表面上看是美联储加息的问题,深入点看是债务问题,再深入则发现是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
为什么拉美国家都不愿发展制造业创汇?
除了上帝眷顾了“富家子弟”外,还有一只可怕的“灰色的马”。
03
灰色的马
谁杀死了潘帕斯雄鹰
不少人将阿根廷乃至拉美的失败,归结于新自由主义。
其实,“灰色的马”才是杀死潘帕斯雄鹰的罪魁祸首。
前面我们讲到,阿根廷是封建农场主的后代,这个国家最终独立,但并没有彻底的搞一次革命。
从农业到所谓的工业,不过是从农场主到“灰色的马”,共同角逐经济资源罢了。
年4月2日,阿根廷军人政府派名军人,试图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结果不敌刚上任的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战败的消息传来,早已忍无可忍的阿根廷民众聚众抗议,迫使军人政府将政权交给文人。
自年军人政府上台以来,阿根廷人从此告别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二战后,军人出生的胡安·庇隆在工会及未来第二任妻子伊娃·庇隆的簇拥下上台。
这个纳粹主义政治家,上台后喊出动听的口号:“政治主权、经济独立和社会正义”,走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这就是所谓的“庇隆主义”。
其实,阿根廷的政治,不过是军人及政客角逐利益的舞台。
庇隆上台后为了让自己能够连任修改了宪法,牢牢掌控了军队和工会。庇隆搞了一些社会福利以获取底层民众支持,然后大规模地吞食工业蛋糕。
他搞了两个五年计划,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庇隆的措施并不是发展工业市场经济,而是将工业经济国有化。
从年到年,庇隆高价购买了大批外资企业。如以一亿五千万英镑的代价购买了英资在阿根廷的二万四千公里铁路及其各种附属公司;以一千一百万英镑购买了法资在阿根廷的铁路公司;以三亿一千九百万比索购买了美资在阿根廷的电话公司。
庇隆还垄断了阿根廷石油开采,还成立了贸易垄断机构,获得巨额外汇。国有化行动,导致外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从年的30%,下降到年的5%。
庇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投资了66亿多比索发展钢铁、化工、水泥及轻工业,修建了0公里的煤气管道。
庇隆的执政,同时受到了来自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的批判。美国国务院骂庇隆是“纳粹法西斯在南美的桥头堡”。庇隆确实在二战后收留了很多纳粹分子。
苏联学者则认为庇隆在搞:“亲法西斯的军事独裁……竭力玩弄欺骗、贿赂、施舍小恩小惠以及其他手段以骗取群众支持。”
苏联及西方学者认为,庇隆不过是牺牲农牧民利益,用军政府的手段攫取矿产自然资源及政治资本。
庇隆收购英资铁路公司的价格,比实际价格还高出万英镑。在收购美资电话的合同中竟规定,10年内阿根廷所需要的电讯器材必须向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购买。
这些国有化政策,导致极度的政治腐败。庇隆的措施表面上带来规模增长,但其实经济效率极为低下。
阿根廷所谓的“幼稚产业”政策都给了养尊处优的国企,这些亏损严重、缺乏创新动力的国企并未给阿根廷建立制造业竞争优势。
更要命的是,庇隆的这种粗暴政策,是建立在超发货币的基础上。庇隆大量印刷货币,结果导致物价快速上涨。
年庇隆获连任,次年阿根廷通胀率达30%,生活费用增加73%,食品和房租的价格迅速上涨,国内通货膨胀爆发。
伊娃·庇隆(被尊为阿根廷国母)去世后,国内民众不再买庇隆的账,更无法忍受快速上涨的物价和极度腐败的政府。年在军事政变中被迫下台,庇隆流亡到巴拉圭。
后来,军人政府统治一直延续到年。军人政府在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获利颇丰。
庇隆及军人政府利用民粹主义,制造了严重的政府赤字和通货膨胀。直到年债务危机前夕,阿根廷外债总量已经达到了GDP总量的51.96%。债务危机爆发后,通胀水平最高达惊人的%。
军人政府粗暴干预经济,大肆印钞,制造大规模赤字和债务,是阿根廷年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是这次拉美债务危机的间接制造者。他在其回忆录《坚定不移》中这样反思这次危机:
“墨西哥、阿根廷、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都实施了强有力的改革方案,似乎一度取得了成功。经济增长确实缓慢,这是多年来大量过度借贷和半社会主义、半封闭的专制体制造成的,不可避免。”
此后一年多内,民粹主义泛滥,政局极为动荡,更换了五位总统和7名经济部长。
年12月,第一位民选总统阿方辛上台,开启了文人政治。但是,阿根廷军人多次政变试图夺权,政治斗争迫使他在第二任期提前五个月下台。
阿方辛试图推行反通胀的“奥斯特拉尔计划”,发行了新货币奥斯特拉回收之前军政府发行的新新比索。
但是,这一政策未能奏效。年外债总额高达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4%,通货膨胀更是达到耸人听闻的%。
他无奈的说:我们(指两大政党)都敲过军队的大门。军政府的背后,仍然是传统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权派。
整个80年代是阿根廷“失去的十年”,平均增长率为-0.7%,通胀率和负债率居高不下。
年,梅内姆接任阿方辛后,推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他降低了贸易壁垒,开放了市场,对庇隆时代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彻底的私有化。许多阿根廷人批判他把“整个国家都卖了”。
梅内姆一个争议巨大的改革就是金融自由化。他放开了对外资的限制,没有外汇管制和信用证的限制;同时,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阿根廷比索与美元以1:1固定挂钩。
在三元悖论中,阿根廷选择了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通、放弃独立货币政策的组合。
梅内姆的政策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奇效:短短几年就把高达%的通货膨胀率降为0,大量外资涌入,国家经济迅速转好。
这是因为经济部长卡瓦略找到了控制通胀的办法,那就是锁死央行发钞之手。在固定汇率下,阿根廷央行不可以随意超发货币,每发行一比索,必须拿一美元外汇储备做抵押。同时,规定政府不得利用央行融资。
梅内姆任期内是阿根廷经济在债务危机以来最好的时期,平均增长率达5.8%,被称为“阿根廷奇迹”。
但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美元加息提速,梅内姆执行的固定汇率弊端开始暴露。
由于比索盯住美元,阿根廷央行的货币扩张能力被锁死,梅内姆政府不得不向国外大量借债。年他下台时,政府开支已达GDP的28.2%,政府累积外债接近亿,约为GDP的一半。
年阿根廷外债总额达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外汇收入的4.7倍,当年还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38%。
阿根廷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钱。后者向阿根廷政府提供了低息(2.6%)贷款,条件是阿根廷政府必须降低财政赤字。
但是,年,阿根廷财政赤字再创新高,缺口高达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停止输血,阿根廷只能赖账,于当年12月23日宣布停止偿付所有公债利息和本金,债务危机再次爆发。
年1月比索大幅度贬值,最高时达75%,通胀迅速上扬,比索贬值后累积的通胀率最高达80%,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高达25%。
为什么阿根廷无法削减赤字?为什么债务负担如此之重?
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是阿根廷国内的储蓄率低。
由于长期通胀,比索信用扫地,居民不愿意存钱;在梅内姆开放金融市场后,大量资金流入美国,购置美元资产避险。
据美国财政部年的统计,阿根廷万人口人均持有美元左右,是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人均持有美元最多的国家,相比之下,邻国的巴西人均只有6美元。
第二是比索盯住美元,比索被高估,不利于阿根廷出口制造业发展,阿根廷的工业经济尚未成长,依然是初级资源出口型经济。
第三是受固定汇率影响,美元升值时,比索必须跟着升值,在90年代末出现通缩,严重打击了阿根廷的出口创汇,从而导致出口和外汇萎缩。
年亚洲金融危机、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年巴西金融动荡,拉美及新兴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而比索却只能跟着美元升值,如此重创了阿根廷出口制造业,债务持续恶化。
第四是阿根廷政府被民粹主义绑架,为了博得民众支持,各政党及候选人都大力改善社会福利,导致政府开支不断增加,而债务大幅度攀升。
结果阿根廷人过着低储蓄、多消费、高福利的生活,而堆积如山的债务在美元升值中崩盘,最终压垮了他们的畸形生活及经济。
债务危机爆发后,在12天内阿根廷更换了5位总统。政党利用民粹主义谋取政治利益,而没有人真正为这个国家的前途考虑。
阿根廷人自嘲说:“造物主看到阿根廷有丰富的资源、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地,就说:‘你们不能都拿好的东西,也应该拿点坏的东西’”。
于是,他就让阿根廷人得到了一个坏政府。
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与韩国差不多,分别为美元和美元。但年债务危机爆发后,阿根廷与韩国距离越来越大。
年金融危机彻底将潘帕斯雄鹰击落,阿根廷在90年代的改革成果被持续的债务危机毁于一旦。
阿根廷,曾经是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明星”。如今,很多人将阿根廷经济崩溃的根源归咎于新自由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
事实上,新自由主义亦或是国家干预主义,只不过是阿根廷历届政府的政治工具。
真正杀死潘帕斯雄鹰的是“灰色的马”。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阿根廷左翼政党上台,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以博取民众的支持;同时将能源、铁路等多领域的外资股份强行国有化,阿根廷的国际贸易环境快速恶化,一度遭到超过40个WTO成员国以共同声明抗议。
年马克里为代表的右派政府上台后,一夜之间开放了外汇管制,外汇大幅度流失。马克里试图削减公共服务开支以降低政府债务,却遭到社会的强烈反对。
如今若左派的费尔南德斯击败了马克里,经济又会成为他们手上的政治玩物。
在肥美的潘帕斯草原,这群封建农场主的后代,曾经过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没有构建一个科学的制度。
大萧条终结了阿根廷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从此,阿根廷政局风云突变,“灰色的马”利用民粹主义,不断地攫取自然资源和政治资本,制造了一个个“幽灵”,最终杀死了“潘帕斯雄鹰”。
潘帕斯雄鹰坠落史,似乎是新兴国家的一种宿命。对此,更加体悟到道格拉斯·诺斯的自然国与法治国之深意。
后记
年,尼加拉瓜诗人达里奥写过一首诗名叫《我为阿根廷歌唱》,以赞美欧洲移民对阿根廷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热爱。
年,英国音乐家安德鲁·韦伯与蒂姆·莱斯,共同制作了一部著名的音乐剧《艾薇塔》之“DontCryForMe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剧情描述的正是阿根廷庇隆的第二位妻子、被尊为国母的伊娃·庇隆。世界音乐剧舞台女王伊莲·佩姬,因出演庇隆夫人一炮而红。
SoIchosefreedom.Runningaround
Tryingeverythingnew,butnothingimpressedmeatallIneverexpecteditto
Don‘tcryformeArgentina
——《DontCryForMeArgentina》年,是许多亚洲国家或地区命运开始改变的年份。
亚洲地区稳固了近60年的财富分配等级,悄然开始出现变化。
在亚洲,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一直是最早完成工业现代化转折的日本,日本在二战前就已经完成了国家命运的升级,二战虽然战败,但早领先其它亚洲国家前面一大截,工业化人才底子都还在,二战后经济借朝鲜战争重新起飞,遥遥领先亚洲各国,现在还占据着汽车制造(最重要)、医疗科技、光学等美国主子允许他开发的民用高利润产业,日本的工业科技实力非常强,又有很深的危机感,如果放手让日本在军工同西欧、北欧国家自由竞争,用不了几十年,这些国家吃饭的家伙就会玩不过日本。
在日本之后,亚洲四小龙呆在第二等级,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从60年代开始腾飞,其中台湾和韩国走的是抓住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工业产业链完成升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则是拥有巨大的地缘优势完成经济起飞。
在中国大陆对外开放之前,所有的人、货、钱唯一进出的通道就是香港,香港是整个中国对外窗口,因此香港得以富甲天下,年时,香港富裕到这么小一座城市,GDP相当于全中国20%,年回归时,还约为全中国GDP的18.6%,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路昂扬向上,大陆各港口城市逐一对世界开放,人、货、钱不用再经香港,香港GDP占比就一直在下降,年时下降到11.5%(但还是非常强大),年就只占5%,年只仅3%,年仅占2.78%,被北上广深四城一一超越,重庆、武汉、成都等又在后面追赶,香港将逐渐在体量上渐渐落后于内陆各一线城市。
香港平均3%的经济增长率放在全世界也是很优秀的数据了,但中国大陆浪费了开国好长一段时间,实在憋了一口气,发展经济时的疯狂表现是全球近三十年最癫狂的区域,没有之一,香港才会显得越来越不重要。
新加坡的地缘优势则在于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我在《中国石油战略》一文里详尽地介绍过,世界约60%,中国约80%的石油运输,大多要经过新加坡的。
下面我放一张今天(年8月10日)的亚洲船舶卫星定位图:
这张图密密麻麻的绿色圆点代表在亚洲地区航行的船只,这张图其实就是亚洲的财富流动图。(也可以侧面反应日本经济多发达)
大家看图中西部区域最重要的两条绿线,一条来自非洲,一条来自波斯湾,中国要从波斯湾(比如沙特、伊朗)和非洲(比如安哥拉)大量进口石油,同时会将中国出口的大量工业制品输向世界各地,其中喉咙地带刚好是图中央的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就在这个咽喉地带。
大家可能有疑问,马六甲海峡长达0公里,海峡两侧一路下来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三个国家,凭什么只有新加坡一家发达,成为世界第一中转站?
印度尼西亚只能怪命不好,他们这一线的海岸线暗礁多、海水浅,不适合大型船舶停靠,新加坡对岸就是印尼的廖内群岛,可惜就是地理环境太差,只能眼红新加坡人发家致富,自己困守在这里。
殖民地时期,眼光毒辣的英国人在马来西亚沿岸建了三座港口,英国人在海洋领域非常专业,这三个港口选址精准,分别是槟城港、马六甲港、新加坡港(上图三个黑点处),槟城由槟岛和一块陆地组成,槟岛太小,只有平方公里,只有新加坡四分之一大,而且它所在位置航道太宽,不是必经之地,船开到槟去中转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这个港口就没什么生意了。
马六甲港做不大是因为它是陆地,而不是岛屿,靠近陆地的岛屿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良港。
大家平时讨论新加坡时,都忽略了新加坡其实是与马来西亚隔着一小片海峡的,并不是连在一起的。
新加坡就是一座岛,整个国家就是一座海岛型城邦国,也可以说整个新加坡就是一座海港。
它本来应该扮演马来西亚国家海港的角色,马来西亚居然不要它!
万新加坡人做梦都要笑醒。独特的地理优势让新加坡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集装箱,每年期货交割金额超过2万亿美元,为了结算货物,物流中心一定就会变成金融中心,结果有几千家外资银行入驻新加坡,几十万人为物流等提供金融服务。
新加坡靠着这个世界上最优质的地理优势,光是收过路费都要富得流油,人均GDP6.46万美元,人均富裕程度排在卡塔尔跟卢森堡后面,是世界人均最富的第三国。
在亚洲,香港属于中国大陆的政治港口,新加坡属于全亚洲的物理港口,所以这两个地方才会在过去60年富成那个样子。
中国大陆经济崛起后,香港政治港口的位置渐渐失去,香港具有宏大战略眼光的特首董建华没有斗过传统地产势力,错失转型成科技城市的历史机会,香港从此经济跟不上时代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
新加坡这边因为不像香港搞民主制,受到的牵制较小,行政力量要强大得多,同样面对房地产商,政府分分钟搞定这帮贪婪的商人,敢不服?只需一波强推组屋(相当于香港的公屋),就把房地产商放倒。
香港目前有80万个公屋单位,40万个资助房屋,和万个私人住宅单位,公私比例是4:6。
新加坡有个组屋单位,37万个私宅单位,公私比例是7:3。
搞到现在,新加坡82%的国民住在组屋,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香港只有44.8%的人住在公屋,人均居住面积14.96平方米,而且香港的公屋质量跟新加坡的组屋根本没法比。
搞民主制的香港被房地产商深深绑架导致民生艰难,搞李家城的新加坡直接收拾房地产商大建组屋人民最终安居乐业,结局真是魔幻。
更魔幻的是,为了保持住新加坡的高质量生活,不让中国大陆崛起伤害到新加坡利益,拥有74.2%华人的新加坡,开始拼命给中国大陆挖坑。
号称“小国大政治”的新加坡给中国大陆挖的第一个坑,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中国一直想在巴基斯坦建瓜达尔港,这里水深14.5米,能停靠装满中国石油的8-10万吨油轮,是巴基斯坦唯一一个适合大型船舶进出的港口,如果从这里将波斯湾的石油从巴基斯坦直接经陆路运回中国,5天可直达新疆喀什,进口石油从沙特到上海的时间也将从25-30天缩短至12天,不用再经马六甲海峡(详情请看《中国石油战略》,不重复了),年开始中国派工人在这里建设一期工程,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年赢得瓜达尔港40年运营权,但一直将瓜达尔港弃之不用,以拖延中国石油路线大战略,年2月,眼见瓜达尔港就要被荒废,忍无可忍的巴基斯坦政府强制收回运营权,将瓜达尔港转交给中国政府。
为了阻止中国瓜达尔港的顺利推进,由美国资助的部分恐怖分子至今还会在俾路支一带惹事生非。
新加坡给中国大陆挖的第二个坑,是想办法影响中国政府战略,阻止上海洋山港崛起。
从上海转运货物到日韩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沿长江将货物以极低的成本运到内地,可以说上海是中国水运系统的最黄金位置,物流发达将致金融发达,这将削弱新加坡在亚洲的核心位置,因此在-年早期,新加坡一直在遏制上海发展。
新加坡高层先一通吹捧中国,获得开办中国高级干部学院的机会,影响中国政府许多重要决策,接着想尽办法挑拨上海与中央的关系,使上海深水港的项目一度被取消,转而投资发展天津港,年上海干脆自己花钱初步建好洋山港,年就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随后上海为了港口更好发展申请自贸区,又被新加坡从中作梗迟迟未通过,李总理上任后不到一周便通过上海自贸区申请,严重打击到了新加坡的发展。
新加坡之所以费尽全力阻止中国大陆的崛起,是因为自身特殊的经济利益,也因为他们是美国的铁杆同盟。
李光耀年曾告诫美国:必须在接触和孤立中国,这一根本问题上作出选择,不能两者并用。
为了扼住中国发展,表面上新加坡与美国不是正式军事同盟关系,李光耀却主动邀请美国前来驻军,年4月美新两国海军就签署了协议,让美国海军使用樟宜海军基地,新加坡的樟宜机场现在也一半是美国空军基地,部署着最先进的F35战机,如果中国对台湾地区用兵,新加坡一定会听从美国指挥,切断中国石油供应,因此是中国心腹大患。
停靠在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的美军濒海战斗舰与导弹驱逐舰
为了教训新加坡,给中国布置安全的战略空间,中国向新加坡一共打出了三张绝杀牌。
第一张牌是通过跟巴基斯坦沟通,要回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让中国大量波斯湾的石油以后不用再经马六甲海峡,保证石油安全。第二张牌是全面建设上海洋山港,洋山港的现代化让上个月来访的柯文哲“感动震惊”,洋山港建好后,直接采用智能化管理,用无人驾驶车辆运货,集装箱装卸货物时现场看不到几个工作人员,运货效率比传统海港提高了30%,逼得新加坡运货量大幅下降。
第三张牌最狠,上海再牛逼也没有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黄金地位不可动弹,那怎么才能打得新加坡这位美国的忠臣小弟服气呢?
基建狂魔中国想了一想,决定直接在马六甲海峡再建一个新加坡。
新加坡的优势不就是因为它在马六甲有一个独立的海岛吗?OK,我们跟马来西亚政府谈妥,在离吉隆坡公里处,新加坡西北面-公里处,建设一座深水海港皇京港。
这个港口由中方投资72亿美元,分为四大岛屿,由三个人造岛和一个自然岛组成,占地英亩,一个用于停泊大型舰只,一个用于停泊游轮,一个用于旅游观光,一个用于金融服务。在陆地上,还将修建从中国连接东南亚到皇京港的高铁。到时候,来自东亚、东南亚、中国,甚至俄罗斯的货物贸易,都直接绕过新加坡,走皇京港。
新加坡得知皇京港开建后十分抓狂,几度企图挑拨中马关系,可惜中国早已和马来政府深度绑定,建立中马港口联盟,中国的大连、上海、宁波、钦州、广州、福州、厦门、深圳、海口、太仓跟马来西亚的巴生港、马六甲、槟榔屿、柔佛、关丹和民都鲁进行合作,包括技术转让、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训等,中国在港口技术、货运代理、集装箱中转等方面处于先进地位,将对马来西亚给予更多帮助。
皇京港开通后也将成为马来西亚最大港口,马来西亚面对厚利,无论美国和新加坡怎么离间,都难以改变主意了。
由于途经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最后目的大多都是中国,皇京港建成后,停靠新加坡港的船只将减少80%,这才是对新加坡的致命一击!
皇京港建成示意图
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为1.3%,到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0.1%,新加坡经济正在一路走向下滑,而真正当年皇京港建成之日,就是新加坡经济血崩之时。
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写过的《地缘之战:即将衰落的韩国》,应该记得我不太看好韩国后面的发展,毕竟韩国那么依赖半导体市场,而在昨天《日经中文网》报道,森国化学社长森田康夫表示,中国生产的氟化氢质量不够好,故日本将于年内将在中国浙江省工厂启动高纯度氟化氢生产,工厂是中国企业的合资公司,双方均摊亿日元的投资投资额,今后可以从中国向韩国供货。
森国康夫说,韩国的半导体正在向中国转移,所以我们要向中国靠拢。
韩国对高纯度氟化氢高度依赖,其中日本占其60%的份额,现在日韩正将半导体贸易战打得火热,日方却将半导体的关键钥匙之一交给了中国,联想到8月10日(就是今天)与日本外务次官秋叶刚男在日本举行新一轮中日战略对话,这是时隔七年后,中日第一次重启对话,而日本商界马上给出极大诚意。
我不得不怀疑,中日双方正在瓜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高端产业链利润,开始联手打压二三线工业国或地缘国。
大树底下无美草,一将名成万骨枯,中国的崛起首先就会将原本“亚洲四小龙”一一拉下马来。
回到我开篇说的,亚洲各国或地区的命运,在年将发生重大转折,一些亚洲一线国家或地区将降为二线,而一些加入中国利益链的国家或地区,将会缓慢升格为一线。
中国和日本将暂时联手站在亚洲的最顶峰。
新加坡、香港将从年后从一线降为二线。
韩国将会因为在半导体、汽车开始退守有降为二线的危险。
越南、马来西亚将因为参与中国大战略或者因为产业链转移获益。
印度还将享受一段巨大的人口红利,他们能不能在未来二十年完成国家升级还很难说。
简单点说,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将会受益,而还在死抱着美国大腿处处与中国为难的国家,将会受到我们的降维打击。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东亚还是会回到以中华文明为首的正常秩序上来,那些还在等着西方世界施舍的国家或地区,终将会面临被现实淘汰的命运。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8月5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美国通过金融大棒制裁其他国家的案例不在少数,不论是日本、俄罗斯,还是伊朗、古巴等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上受到美国金融制裁冲击。我们通过比较美国对多个经济体的金融制裁案例发现,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制裁力度和效果也不断提升,我们提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lyjd/2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