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旅游景点 >> ldquo荒野男孩rdquo洪堡
汩汩小溪,巍峨高山,均为热爱 保护荒野,保护本来的世界 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了解这样一个人。 他不是你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但却影响了很多科学家; 他热爱荒野,厌倦于人际交往以及繁文缛节; 他离你生活的时代很远,可确乎又离你很近; 那么,他是谁呢? 当当当! 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一位生活在19世纪的美国自然科学领域的“开天PD”。他是德国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还被誉为现代地理学的金字塔和现代地理学之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洪堡先生让科学变得平易近人并广受欢迎,不论是工匠农民,或是学生教师,艺术家政治家,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他的全球视角以及主观与客观并行的自然观,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如今的很多人。 主要著作 《宇宙》 《亚洲地质学与气候学的部分见解》 《中亚:山系与比较气候学的研究》 《植物地理学随笔》 《自然之观点》 《美洲山系一览及原住民部落古迹》 《旅行故事》 《关于古巴的政治随笔》 《关于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随笔》 如果你想了解这位博物学家更多,想了解神奇的南美洲更多,那么你或许可以读一读这本《创造自然》。该书由后浪出版公司发行,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德国的作家、历史学家AndreaWulf,由该版本由译者边和翻译。截止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8分。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这位喜爱荒野的帅哥总让我想起洛克和凡尔纳大佬,读罢才得知凡尔纳是洪堡先生的“学生”。洪堡站在系统学的角度来分析自然界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他的作品中几乎都贯穿着对于自然是整体,生命是统一的有机体的理念。走出“阁楼”,走进荒野,是对自然科学最大的敬仰。这位“实证王子”洪堡做到了这点,并因为他的多部作品影响了后来的很多人。其中就有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19世纪下半叶,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以《雄伟的奥利诺科河》向洪堡致敬。 洪堡先生与拿破仑同一年出生,7岁时,美国爆发独立战争,20岁时,法国大革命也拉开了序幕,他的一生仿佛都在欧陆不太平中度过。谈到这些,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我也经历了美股的多次熔断呢,多么牛逼,不就是时代映衬下的小小人儿吗?确实,洪堡先生映衬下的人儿,但也给他人借来了光。 接下来我将从“PD洪堡”的人生讲起,之后也会提及到与他的朋友圈的“学生”们,希望你们喜欢。 01 他,人生 踏上南美 洪堡拉美探索路线图。图片来自:UniversityCollegeDublin,DepartmentofGeography 南美洲,危险又神秘的地方。有着广袤无垠的“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人类瑰丽的古老文明印加遗址,马丘比丘;宏伟的伊瓜苏大瀑布等等。正如森见登美彦的《春宵苦短,前进吧》中对于书籍是彼此相连的描绘。地球,这个壮观的有机生命和无机物质之网,让所有的安排都显的刚劲而柔情,残酷而温暖。联系这人类社会一般,每一次生命的脉动瞬息,也影响着整个世界。 《春宵苦短,前进吧》 南美对于我们大多是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存在,当规划很明确,认真仔细的洪堡和邦普兰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都感叹道“如果这些神奇的生物再不停止出现,我要疯了!”不愧是南美! 在南美,他和植物学家邦普兰一起,收获颇丰。他们穿越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这个山脉由北向南贯穿南美洲大陆,北至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南抵火地群岛,长达多英里(1英里=1.3公里)。 厄瓜多尔国旗上的钦博拉索峰 此外,他们还想攀登钦博拉索山,这座美丽的雪顶火山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位于现位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西南偏南公里,是厄瓜多尔的最高峰,洪堡曾经登到约米,由于身体不适而放弃。 在南美,洪堡首次详细解释了森林在生态系统和气候形成中发挥的基本作用,他这样描述:林地的降温作用有三重机制,清凉的树荫、蒸发水分吸热,以及减少辐射。 在奥利诺科河,他们用电鳗进行“动物电”实验;发现巴西果并引入欧洲。 钦博拉索峰的自然之图首次揭示了全球各大陆间相对应的气候带。在从利马到瓜亚基尔的过程中,他们检测到了寒流,多年后这个寒流也被命名为洪堡寒流...... 洪堡典型的思考模式是:从一处具体细节或观察出发,逐渐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中进行考量。这一切都同出一源,并同一永恒、无所不包之力量的作用下融为一体。 游荡欧洲 经历了五年多的冒险,洪堡回到了那时的欧洲。年11月的一次兵变后,拿破仑掌握法国的军政大权,开始对巴黎,如今这座浪漫之都展开宏伟的构想。回到欧洲的洪堡依旧怀恋南美洲的奇幻旅程,于是他又计划着踏上欧洲旅行记录之路。在动荡的时局中,在罗马帝国的灭亡中,他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 当时的巴黎时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都市,拥有50万的人口。在这里,不同阶层式人们可以住在同一栋房子里,洪堡喜欢这样愉快轻松的主流气氛,于是也选择住在这座活力新城里,继续整理自己的收集并计划着之后的旅行。他是真正的博物学家,在法国经度测量委员会,植物园等地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人们对于他在南美洲的见闻和发现充满了好奇,他自己也对于将这些宝贵资料公之于众充满了热切的期望。在巴黎的日子,尽管他被很多的社交活动包围,但是洪堡仍然保持着自己情感上的疏离。他像是从密林深处的迷雾中走出的身上有着透明薄膜的人,睁着大大的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 洪堡先生在巴黎不断的努力写作并进行科学实验。他的一天仿佛有四十八个小时一般,此外,他拥有科学和人文情节,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将自然以艺术的形式,诠释给公众。在将科学信息提供给科学领域交流的同时,也给了满足了公众的好奇与对知识的渴望。 在柏林,对于洪堡来说,当时的柏林不但在地域上是狭小而偏僻的,在知识上也是狭隘的。理由是这里没有一所大学。虽然当时国王将洪堡视为宝贝,为其发放极高的薪水,但是洪堡仍然并不喜欢这里。这也导致了在后来的革命中,身为德国人的洪堡被说为不爱国?相比于与在南美同行的植物学家邦普兰,洪堡是个喜欢记录,勤奋并与时间赛跑的人。邦普兰更喜欢体验探险过程中的那种刺激。他们俩对于探险人生的扮演就如两种经典的表演体系,即斯坦尼斯表演体系和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一种是注重体验,而另一种则是高于角色的对于角色的塑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于角色轨迹的一种记录。毫无疑问,邦普兰属于“体验派”,而洪堡则属于后者。洪堡在柏林期间完成了《植物地理学随笔》(EssayontheGeographyofPlants)。这本书中最著名的是那张“自然之图”。这张图将钦博拉索峰分为几个横截带,描述了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分布。 他是一个永远在路上并会好好记录的人,希望着精确科学资料的纪录。他发散的思维就像巴丹吉林沙漠的流动沙丘,不断地变幻,直到新年树木抽枝展芽,四季轮回。终其一生,他都在追寻来时的路。 俄国之行 在欧洲呆腻的“狂野男孩”洪堡一直也停不住,永远向往拥抱旷野以及未知的自然风景。此次计划由沙皇尼古拉一世出钱,要求洪堡一行人去探索俄国广阔大地上的金子以及其他的贵重矿物,并发展经济和贸易。秉着拿钱办事的原则,洪堡老老实实的帮他们找矿井。 但他将这项工作转变为了自己的兴趣,他仔细观察会出现在同一个地方的矿物种类,并寻找钻石。最终一个月内,俄国全境找到了37颗钻石,乌拉尔山也因此被称为真正的金山。他在旅途中写信给好友,基于曾经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他想去俄国东部看看,记录那里被压迫的农民。但由于洪堡的行程一直都在严格的监视下进行,这个想法并未完全实现。但这个叛逆的中年男孩还在此行的最东段托博尔斯克后自己增加了多英里自由的行程。还好他这样做了,因为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远行。 在山野间,在湖泊旁,他认出了很多植物,例如柳叶菜,翠雀,皱叶剪秋罗等。即使当时炭疽病(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由炭疽杆菌所致)在那片土地肆虐,但依旧阻挡不住洪堡前进的心。每到一处,他就快速的做笔记并素描,矿井、高山、干草原、都成为他心里最好的慰藉。他回到柏林后,继续做演讲,不断记录,让更多的人通过他熠熠生辉的眼眸和生动的讲述,了解这个这是不加粉饰和过滤的世界。 落叶归尘 这位直到老年还精神矍铄,对自然狂热的老人,像那首歌里面唱的一样,仿佛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在他离去后,他的思想和记录仍然影响了很多人,就如《寻梦环游记》和《你好,李焕英》所传达,不被人遗忘,而是一直铭记。洪堡就像在沙漠中进行飞机播种的驾驶员,在自己看到辽源的天际,广阔的大地后,也为荒漠播下一粒粒种子,期待经过雨水洗礼后的新芽,不断的变化和生长。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惠特曼的诗歌作品,赫胥黎的旅行游记《去往墨西哥湾之外》。他出现在我们的记忆里,别人的故事里,各个学科的著作中。 洪堡先生用“全新感官”来看世界,用人类特有的感知力,来发现自然之美,为探索自然增加了些许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开始,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AI可以产生无法预测的效果,但那是因为电脑基于已有数据的程序分析所得。而人们思维的策略和行为是真正无法预见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不光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更是多种信念,心态交合下所产生的结果。就如洪堡在离开西班牙前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发现是自然的所有力量是如何相互交织起来的,有机生命与无机物在自然中如何互动是有意义的;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直到今天,美国境内若干个县和城镇、一条河流、数个海湾、湖泊和山峰的名字中还带有“洪堡”二字,旧金山有洪堡旅店,加州的尤里加油《洪堡时报》。 “在我国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省交界处,有一支属祁连山西段的山脉,现名为党和山。在国际上的很多自然志书中,可以看到它的另一个名字——洪堡山。” 02 他,朋友 美国总统——杰斐逊 或许你不知道杰斐逊长什么样,但你一定听过他的名字。或许你不知道美国有做磕着四位人头的山,但你也许知道木叶火影岩石。 右图为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MountRushmoreNationalMemorial),也被称为总统雕像山,是坐落于美国南达科他州基斯通附近的美国总统纪念设施。公园内有四座高达60英尺(约合18米)的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前总统头像,分别是华盛顿、杰斐逊、老罗斯福和林肯,这四位总统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代表了美国建国年来的历史。(维基百科) 有趣和相似的人总是会互相吸引,就像洪堡和杰斐逊那样。同伟大,同爱读书,同爱大自然。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 洪堡欣赏美国当时的发展,他认为欧洲仍然还在被君主制度和专制政权所笼罩。他和杰斐逊一样,坚信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以农业为本,最终才能带来国家长久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杰斐逊也这样认为,即“只要一个人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他就是独立的。”并曾提议只有农民才能有当选国会议员的资格。 对于现阶段被“冷落的农业”,我有这样的理解。因为读书时接触到了一些农科的专业,明白了农业不受到重视的原因。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基础农业研究的周期长,收益慢,就像创业公司的初期阶段,风险高又不一定有相应的回报。要不是孵化器和产业园的建立,确实对这些公司来说是当头一棒的打击。之前热播的《山海情》中从福建来支援宁夏脱贫的那位菌类专家,在西藏种青稞的专家尼玛扎西,他们真正做到了将科研坐在了大地上,将收益落在了当地人民上。从某种角度来说,农业是实体经济,在如今非实体经济的攻击下四面受敌。但终究,人以土中之物为生,以土为归尘。 是你认识的那个——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 歌德是德国的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在印象里,他是一位哲人或是书写者,凭借《少年维特的烦恼》享誉各国。可这是这样一位“文学界”人士,也着迷于科学,关于地球的形成,关于植物学,他的岩石样本收藏也超过件。此外,他还和洪堡一起合作了“动物电”实验。洪堡先生对于科学的追求以及极高的兴趣也唤起了歌德对于科学的好奇。他相信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性。洪堡先生也一直很感谢和他的好友歌德相处的日子,因为歌德用人类可以理解的语言,为他对自然的理解带来了全新的感官,用温柔细腻的语言来描绘风云变幻。 不是国名的—西蒙·玻利瓦尔 这位先生你可能不熟悉,但你或许知道那位名叫切格瓦拉的革命家以及那部他少年时期以及前革命时代的《摩托日记》。 摩托日记 TheMotorcycleDiaries 虽然登上报纸,但依旧狼狈。告别15美元的冒险,告别“万能者”,我和他又背上行囊,踏上路途。我在远处的红色邮轮在维纳斯带的映衬下海边读着家书。我穿越阿卡塔玛沙漠,皮靴摩擦过得石头与尘土。一路所见,有贫瘠干涸的土地,有矿山与被压迫的矿工,无家可归的引地安人。 我思考,记录人们的脸庞,也不断学习,革命是人民英雄的产物,是对于现实越来越多的困惑和心中的理想主义火苗的不断点亮。我看到贫穷,被黑暗以及权势笼罩下的生活。我看到不公,因为麻疯病,亚马逊河分为两部分,一边是病人,一边是医护人员。我在水中艰难地喘息,挑战着身患哮喘自己,也在打破一些被暂时默认的东西。像来时一样,在迷雾中告别,告别他们静默的充满岁月印记的眼眸。一切都变了,但又似乎没有改变。在时间的某一处交汇,让我这个鲜活的生命改变,与从前不同。 西蒙·玻利瓦尔SimónBolívar 拉丁美洲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19世纪解放南美大陆的英雄人物,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驱,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百度百科) 他与洪堡先生与1年在巴黎初遇,三年后,他离开欧洲踏上南美这片土地。洪堡的著作为这位革命家解放拉美提供了精神食粮。他将荒野作为发现人性以及安慰自己的药剂,将祖国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他在自然和人群中穿梭,也塑造了他矛盾的性格和阴晴不定的情绪。从洪堡的《关于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随笔》中,玻利瓦尔获取到了关于南美植物,资源以及殖民主义对于民众和环境所造成的灾难,更加坚定了即使要巨大代价也要继续革命的信念。 洪堡将南美洲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反用布丰的“美洲退化论”观点,用自己真实的记述证明了南美洲存在过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而非为了迎合欧洲人虚荣心的野蛮人。 03 他,“学员” 如果说张艺兴同学是内娱开天PD的话,那洪堡也可以称得上是欧洲大陆当时的优秀PD了。 据不完全统计,洪堡的社交圈都出自于我们的课本中,个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下面让我们有请他们隆重登场,当当当当!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 达尔文雀 进化论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物种起源》 本来要继承父亲愿望学习神学的达尔文同学在剑桥大学最后一年,阅读到了洪堡的著作《旅行故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对于热带,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冒险充满了好奇。想要体验错位时空(bushi)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那我们算不算相拥...。像很多喜欢安利的人一样,达尔文也向身边的很多人安利洪堡先生,对父亲“如果真想对热带地区的国家有所了解,请研读洪堡”;洪堡自己的日记“他就像另一个太阳,照亮我眼前的一切事物”;姐姐收到达尔文日记后回信“你大概是读了太多的洪堡,已经完全学会用他的口吻写作了。” 克服晕船以及重重困难,最终由“一代牧师”成为“一代宗师”。克服父亲的阻碍,在舅舅的说辞下,父亲最终同意达尔文去周游世界。这次旅行,也称为了达尔文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小猎犬”号第一次登陆是在大西洋中的圣地亚哥岛,每次达到一个新的岛屿,达尔文就像现在一些人收集盲盒一样,也像小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玩具,又如有些男生看到奥特曼一样。眨巴着星星眼,收集,观察,着岩石、植物、昆虫。仿佛海盗找到了千千万万的宝箱。 总得来讲,洪堡是达尔文先生的引路人和引航员,递给他绳索,让他牢牢抓住,并顺着道路一路前行,乘风破浪。他们不同又相同。 “二人都有把握和聚焦最微小细节的天赋——从一小片地衣的痕迹到一只小甲虫——然后再通观全局,在全球范围内比较相似的模式。这种灵活的视角使它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理解世界:兼具望远镜式和显微镜式的思维,既纵观全局又洞悉纤微:从久远的地质年代穿越时空,一直到原住民未来的生计问题。” 在5年,小猎犬号到达距离厄瓜多尔以西英里处的加拉帕斯卡群岛。这个岛屿在达尔文之后的研究中,即达尔文演化理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理论,它也以加拉帕斯卡的达尔文雀留在了现在。达尔文的理论就像这雀儿一样,在海洋的上空盘旋,飞翔,仿佛时间从未流逝一般。 加拉帕戈斯地雀 达尔文的物种迁徙,自然选择以及《物种起源》。可以说,达尔文的成功是站在洪堡的这位小巨人的肩膀上而实现的。 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 “被自然收养的孩子” 代表作品:《瓦尔登湖》 洪堡很像一位老师,用作品和真实的记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其中一位就是《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先生。 我们熟知这位作家是因为那本发表于4年的《瓦尔登湖》,而这本书,也是受到了洪堡的《宇宙》的启发,不断修改而成。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日子,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原谅我又一次提到他,丁真珍珠。春天在格桑花开的街道赶着牦牛上山,少年知道如何让成群的牦牛都听话;夏天去山中娃虫草,雨后再采几只蘑菇揣在兜里,在清澈的溪水边“噔噔”的洗马;秋天,看着北斗星移动,唱歌跳舞一晚上;在并没有过多色彩的秋天里一如既往的念着《萨迦格言》;冬天暖黄色的家中,做着乳白色的酥油,捏着糌粑喝着青稞酒。他和那些曾在山林里遇见过的孩子一样,知道森林和草原的呼吸,知道风的方向。梭罗在瓦尔登湖在人类与自然日渐疏离的荒野的边界,以季节为树叶,以隐秘角落的第一朵春花为书签,开启一整年的篇章。梭罗逐渐从一个单纯热爱并描绘自然的诗人变为美国的自然科普作家,他记录,观察,这些珍贵的田野笔记成为了他后来作品的基础。 “《瓦尔登湖》可以说是梭罗为一方水土写就的一部小型《宇宙》。它揭示了自然万物相互关联的事实,充溢着对动物行为、植物开花规律和冰层厚度的细节描写。梭罗在快完稿时写道:完全客观、纯粹的科学探讨并不存在,因为其中总是交缠着主观认识和感官感受。事实如同成熟的种子,从诗意的观察者那儿脱落,观察是一切知识的根本。” 乔治·珀金斯·马什GeorgePerkinsMarsh 精通20种语言,尤其是德语。 阅读速度飞快,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编纂并出版了一部北欧语词典。 从事过多种职业 代表作品:《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是首部影响美国政治的自然志。“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会读它,其中对于森林砍伐的观察记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年《林姆涵养法》。 从洪堡那里,他学会了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起来进行考虑,一个举动可能会激起千层浪。他在这本书中告诉人们,不要为了象牙而猎杀大象,不要为了榨取鲸油而围捕鲸鱼。但这都是美好的愿景,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太多。一个问题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源源不断,是发展了吗?是变化了吗?在不同的角度看起来,可能都是不一样的答案。 恩斯特·海克尔ErnstHaeckel 不走寻常路 科学与美学 海克尔先生是德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同时也是医生、教授。因为家庭的原因,海克尔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却是站在维苏威火山上,过着半野性的生活。他喜欢观察一切自然植物,凭借《放射虫》一书,获得耶鲁大学的副教授职位。在妻子去世后,他深陷绝望,便将精力投入到了写作中,以洪堡先生的思想为泥土,以达尔文先生的《物种起源》为肥料,海克尔完成了《有机生物的形态学大纲》,为新的演化论吹响了号角。也是海克尔,首次将洪堡的研究方向命名为Oecologie(生态学)。 约翰·缪尔JohnMuir 徒步爱好者 将追求未经驯化的荒野之美作为人生的信仰。 职业经历丰富 呼吁建立国家公园计划 反对或其或其山谷修筑水坝的计划 缪尔先生是美国早期环保运动的领袖、他愿行走在自然的怀抱中,他曾在山中当过牧羊人,在农场里帮过忙,也曾在一家锯木厂打工。在经历短暂的失明后,毅然踏上游走之路。约翰塞米蒂瀑布,内华达州的古老红杉树,植物的分布,冰川的移动都成为了他一路获得的宝藏。他认为个人理解和数据科学同样重要,用科学来践行自己的环保事业。 此外,缪尔先生还呼吁在约塞米蒂建立国家公园,这也为年美国唯一也是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打下来基础。 结语:再见啦!魔幻般美丽的南美,带着海明威的啤酒,带着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入梦吧。在脑海中延展无限的空间与想象。 再见啦!“天气之子”洪堡,一位用心看过世界的描绘者和记录者,将世间万物当做一种信仰。风吹草动,雨雪风霜,张开每一寸毛孔,都因自然的颤抖。他的存在,如我们每个人一样,像烟花大会上转瞬即逝的烟花,但是他的思想却穿越时光,穿越时代的兴衰与哀愁,继续影响着世界。 我是阿衡 很高兴认识你 遇见是最美丽的意外 阿衡的书影集 书影回溯[2]第02期总第10期 文字 韫椿衡框线文字摘自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