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旅游景点 >> 中国出口贸易形势年报和济中心春
春季版报告素材源汇总
PartI:中国出口贸易10点观察
观察一:疫情致中国出口份额占全球比重抬升1.8个百分点年中国出口贸易份额提升(UNCTAD)
根据联合国大会常设机构--联合国发展和贸易会议统计,年受疫情影响,全球贸易总额同比下降约9%,其中中国大陆出口总额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占全球的贸易份额提升1.8个百分点。从地区板块来看,亚洲国家或地区普遍成为疫期贸易的获益者,越南(+0.5%)、台湾(+0.6%)等普遍抬升了自身占全球贸易的份额,而欧盟(-0.3%)、美国(-0.6%)、金砖国家(不含中国)份额出现明显下降。全年来看,各地区疫期恢复节奏略有不同,尤为关键的三四季度情况如下:年Q3Q4地区复苏情况(UNCTAD)
贸易复苏集中在了RECP国家,其中东亚地区(包括中国)的商品出口增长约12%,进口增长约5%,相比之下其他大多数地区的商品出口仍呈现负增长。从细分主要国别数据来看,中国从Q3到Q4阶段的升势最为明显,欧洲已转正,美国升势明显但仍处于负增长。分地区贸易复苏情况(UNCTAD)
分行业来看,疫情使得中国能在很多行业,包括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运输设备和道路车辆)抢占市场份额,但也在通讯设备、办公机械等行业受到侵蚀,而越南、泰国和中国台湾满足了额外需求。分行业损益情况(UNCTAD)
观察二:贸易恢复“四阶段”特征明显年已经结束,虽然我国出口最终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回顾来看,中间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但发展主线清晰,和济中心整理如下:年中国出口四大阶段(和济中心)
第一阶段:出口下滑阶段(2-3月)
疫情初期,中国率先进入严控阶段,全球出口稳定、中国出口下行,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下滑到最低点。第二阶段:出口替代阶段(4-6月)从第二季度开始,疫情在全球蔓延,除中国以外的经济体停摆、全球贸易大幅缩量,同期中国疫情缓解,生产、出口恢复,在防疫物资带动下,中国全球贸易份额被大幅抬升至历史最高水平。第三阶段:海外需求恢复阶段(7-8月)第三季度开始,欧洲、日韩等国的第一波疫情得到控制,而且各国开始强刺激政策,需求和经济开始恢复。同期中国出口增速持续向好,且高于全球水平,出口份额维持在历史最好水平。第四阶段:海外供给恢复阶段(9月至今)虽然从9月份开始,欧洲疫情开始二次爆发,但是经济还是处于恢复阶段,同时因为东南亚、墨西哥等国的生产快速恢复,全球供给加速恢复。中国出口增速仍维持较好水平。回顾这4个阶段,第2季度防疫产品的巨额出口在有效弥补其他商品缺口的同时,也是出口份额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海外防疫产品产能恢复以及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下半年对中国的出口拉动力量由防疫产品转向生产生活用品。出口由防疫带动走向生产生活(兴业证券)
从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美国和欧洲来看,需注意看到两者的不同。年上半年美国自我国的进口因为疫情期的强封锁而大幅下滑,瑞士、越南、台湾地区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份额大幅增加形成替代。7-11月我国完全控制疫情后,对美出口才迎来强势反弹,除了越南的份额增速继续高于上半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比增速均低于上半年,甚至出现负增长,美国对中国的产品依赖性强且它国替代缓慢。美国上下半年进口份额变化(兴业证券)
欧元区的情况则有不同。进入7-10月,因为来自欧元区内部进口的强势复苏,从中国的进口份额增速远低于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冲击,欧盟贸易体现出明显的内部替代外部特征。欧元区上下半年进口份额变化(兴业证券)
观察三:人民币升值未给年企业利润带来显著影响虽然年全年人民币对比美元升值幅度达到6.90%,但人民币对其它主要币种的升值幅度均小于美元(除俄罗斯卢布),对主要币种欧元和澳元甚至出现了贬值,可见人民币并未呈现单边升值。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以美元结算,反而给多数企业带来了货币非对称升值的压力。年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涨跌幅(和济中心)
年全球主要资产收益率(和济中心)
资产波动率显著加大(和济中心)
从下半年的出口数据来看,中国出口的绝大部分产品呈现了价格和增速双增长的情况,即在下图中大部分落在了第一象限(量价齐升)68种常见商品价格与出口关系(中银证券)
从海关统计的数据来看,1-10月份剔除汇率和成本因素以后出口价格平均增长了5.46%,下图中灰色阴影部分为剔除汇率和成本以后的价格同比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8月份的价格同比有比较客观的增长,虽然从9月份同比增速开始转负,但是基本可以推算出年全年出口的价格涨幅对冲了因人民币升值和成本提高带来的不利影响。此点说明企业在年的溢价能力相对充分。但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