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旅游景点 >> 能源地缘政治特征理论与内涵
本文并非原创~~
能源地缘政治:特征、理论与内涵
能源历来是人类文明的先决条件,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人类所消耗的一切产品都体现了能源的消耗,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精神生活的改善,都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需求的增加。对一个国家来讲,能源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供应来源受到威胁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从能源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来看,能源安全一直是地缘政治利益的核心,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关键。随着“二战”后人类进入“石油世纪”,石油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使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对国际政治权力的分布产生直接的影响。石油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贸易政策、外交政策等密切相关。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地区成为能源进口国和消费国竞相角逐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因此,从能源地缘政治角度考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国际格局的特点。
能源的战略性特征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石油作为目前主要的能源形式,确保石油供应安全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关键。由于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稀缺不可再生性,赋予了能源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能源产地和过境运输地成为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的热点和大国地缘竞争的目标。为谋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能源主要进口国和能源主要出口国,分别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地缘特点,以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制定了符合本国实际的能源地缘政治定位。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在能源地缘政治方面的目标是能源帝国战略,即从维护其超级大国战略利益岀发,控制全球的能源供应和运输的通道。有地缘政治学者认为,世界版图上一些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如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南沙群岛等,被视作“地缘政治巨变中心”,而美国也将这些“巨变中心”视为威胁其关键利益的高度敏感地带。因此,美国主张对这些地带拥有绝对控制权。一旦这些地区受到威胁,美国将会使用任何必需的手段,包括军事手段予以打击。例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伊朗革命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背景下美国在中东积极开展军事行动,并在这一地区发展和使用大量军事设施,目的就是对中东事务加以主导,谋取美国自身的利益。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最近的伊朗核危机、叙利亚内战等事件,都显示出美国为保护这个地区的主导权而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
承袭了大国主义和使命感的外交传统的俄罗斯,实行追求恢复其大国地位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石油武器是俄罗斯同美国及其盟国对抗的重要手段之俄罗斯位处“世界能源心脏地带”,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雄厚的能源工业基础。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俄罗斯调整了能源地缘政治战略:一是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二是以“重回欧洲”大国为目标,用“能源杠杆”制衡欧盟;三是为了国家利益,与欧佩克国家的竞争多于合作;四是为了油气出口多元化,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总体来看,俄罗斯能源产业对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俄罗斯推行了灵活而又平衡的对外能源政策。
日本由于高度依赖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其能源地缘政治的定位是实现政治大国战略,以获取安全、足够的能源供应。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土面积小、资源全面短缺的岛国。日本国家战略长期受自身身份认同的影响,在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身份判定之间徘徊不定。另外,日本的国家战略还受东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和海洋霸主――美国的影响。冷战后日本开始实现国家战略转型,通过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旨在增强遏制中国的战略定力,从而达成其构建“正常国家”的大国梦想。日本想实现建立“正常化”大国的目标,其实质是希望在美国的支持下,帮助其从世界经济大国转变为世界政治大国。结合日本的能源资源和利用状况,日本要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首要任务是要保证日本拥有安全的、充分的能源供应。
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国伊朗也制定了相应的能源地缘政治目标。由于伊朗手握丰盈的石油资源,加上伊朗与霍尔木兹海峡等石油运输咽喉要道有着密切的联系,伊朗将自身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定位为实现区域大国的目标,从而对抗美国,称雄中东。一直以来,伊朗都将维护安全、促进合作和增进公益定位为自己的地缘政治战略目标:一是把中东地区作为地缘战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lyjd/2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