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最适宜温度20-25℃;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生育期70-80天。前作以玉米、小麦或大豆为好。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为宜,含盐量在0.2%以下的碱性土壤亦能栽培。
原产地中海地区,欧亚温带多有栽培。中国各地皆有栽培,东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但以北方和西南地区较为普遍
经济特征分类,一般把有栽培价值的亚麻划分为纤维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三大类型。纤维用亚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原茎到种子都可加工利用
胡麻
油用型亚麻又叫做胡麻。胡麻也称巨胜、方茎、油麻、脂麻,是一种油料作物。胡麻适宜在凉爽、湿润的气候生长。胡麻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胡麻在中国至少有年栽培历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
剑麻
剑麻又名菠萝麻,龙舌兰科龙舌兰属,是一种多年生热带硬质叶纤维作物,其原产墨西哥,现主要在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地种植,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硬质纤维。
喜高温多湿和雨量均匀的高坡环境,尤其日间高温、干燥、充分日照,夜间多雾露的气候最为理想。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7~30℃,上限温40℃,下限温16℃,昼夜温差不宜超过7~10℃,适宜的年雨量为~mm。其适应性较强,耐瘠、耐旱、怕涝,但生长力强,适应范围很广,宜种植于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排水不良、经常潮湿的地方则不宜种植。耐寒力较低,易发生生理性叶斑病。
剑麻纤维质地坚韧,耐磨、耐盐碱、耐腐蚀,广泛运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各种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黄麻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可在旱田种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种植。以向阳、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为好。长江以南各地广泛栽培,亦有见于荒野呈野生状态。原产亚洲热带,热带地区亦广为栽培。
本种茎皮富含纤维,可作绳索及织制麻袋;经加工处理,可织制麻布及地毯等;嫩叶供食用。
大麻
种子在1~3℃能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幼苗能忍耐-3~-5℃低温,幼苗期适宜生长温度10~15℃;快速生长期19~23℃;成熟期18~20℃。开花期如遇-1~-2℃低温,花器死亡,不能形成种子。
大麻为喜光、短日照作物,晚熟品种对光照反应更为敏感。生产上,南种北栽有利增加纤维产量。
大麻原分布于不丹、印度和中亚细亚,现各国均有野生或栽培。中国各地也有栽培或沦为野生,甘肃等地有种植,新疆常见野生。
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用以织麻布或纺线,制绳索,编织渔网和造纸;种子榨油,含油量30%,可供做油漆,涂料等,油渣可作饲料。
果实中医称“火麻仁”或“大麻仁”入药,性平,味甘,功能:润肠,主治大便燥结。花称“麻勃”,主治恶风,经闭,健忘。果壳和苞片称“麻蕡”,有毒,治劳伤,破积、散脓,多服令人发狂;叶含麻醉性树脂可以配制麻醉剂。
蕉麻
植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要求平均气温为27~29℃(不低于21℃),年平均降雨量为2,~2,公厘(~呎)。一般用成熟的根茎繁殖,在雨季开始时种植,间距为2.4~3公尺(8~10呎)。18-24个月后,每株有2-3个主茎可收割,此后每隔4-6个月收割2-4个主茎。枝茎和周围的叶柄一般在盛花期从近地面处割下。叶柄的大小和数量随株龄而增加,第六年时最高,第八年开始减少。植株在10年后需重新种植。
原产于菲律宾,于19世纪成为制绳主要原料。年荷兰人开始在苏门答腊种植蕉麻,美国农业部也在中美洲设立种植园。年在英属北婆罗洲(今马来西来沙巴)开始小规模商业性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得不到菲律宾产的蕉麻,美洲的蕉麻产量激增。至今菲律宾仍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及台湾等省区有栽培。
蕉麻由于强度极大、柔软、有浮力和抗海水侵蚀性好,主要用作船用绳缆、钓鱼线、吊车绳索、动力传递缆索和渔网线。有些蕉麻可用来制地毯、桌垫和纸。内层纤维可不经纺纱而制成耐穿的细布,在当地用于衣服和鞋帽。
苎麻(你会读麻?)
生于山谷林边或草坡,海拔~米。在中国,苎麻一般都种在山区平地、缓坡地、丘陵地或平原冲击土上。土质最好是砂壤到粘壤。但地下水位在1m以内或易淹水的土地不宜种植。若茎高1尺以上降霜,则危害更重。苎麻的宿根年限为10~30年,多至百年以上。生育期头麻约80~90天,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全年生育期天左右。头麻幼苗5~6寸以上降霜时,将受冻害,生长点枯死,造成分枝,脚麻多,生长不良。茎叶茂盛,根蔸发达,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良限。土壤pH值以5.5~6.5为宜,低于4.5或高于7.6的,应加以改良。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是中国国宝,中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在国际上称为“中国草”。
中国主要产地分布在北纬19度至39度之间,南起海南省,北至陕西省均有种植苎麻的历史,一般划分为长江流域麻区(包括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华南麻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自治区)、黄河流域麻区(包括陕西、河南等省及山东省的南部)。其中长江流域麻区是中国的主要产麻区,其栽培面积及产量占全国总栽培面积入总产量的90%以上。
苎麻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饲料。麻根含有“苎麻酸”的药用成份,有补阴、安胎、治产前产后心烦,以及治疔疮等作用。麻骨可作造纸原料,或制造可做家具和板壁等多种用途的纤维板。麻骨还可酿酒、制糖。麻壳可脱胶提取纤维,供纺织、造纸或修船填料之用。鲜麻皮上刮下的麻壳,可提取糠醛,而糠醛是化学工业的精炼溶液剂,又是树脂塑料。
习题链接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可制高级衣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生育期70~80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生长适宜温度11~18℃,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为宜。黑龙江兰西县亚麻种植面积2.7万亩,是著名的“亚麻之乡”,20世纪初成功引种亚麻,目前已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原料加工、纺纱织布、针织编织、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亚麻产品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类多个品种,亚麻产业已成为兰西县的支柱产业。
(1)从气候和土壤角度分析兰西县能成功引种亚麻的原因。
(2)说出兰西县亚麻产业的发展特点。
(3)简析亚麻产业成为兰西县主导产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本题以黑龙江省兰西县亚麻产业为情境,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发展。(1)考查农业区位条件。要结合亚麻的生长习性与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分析;“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生育期70~80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生长适宜温度11~18℃”,体现了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体现了对土壤、地形的要求。即气候方面从气候特征、热量条件、生长期方面思考,土壤方面从土层厚薄、肥力大小等方面思考。(2)兰西县亚麻产业的发展特点从产业起步和发展时间、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提取信息,归纳答案。(3)亚麻成为该地主导产业的有利条件从生产历史、种植面积、制作工艺、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1)纬度较高,地处半湿润区,气候凉爽湿润,有利于亚麻生长;纬度较高,夏季高温天气少,有利于亚麻生长;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适宜引种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地处松嫩平原,土层深厚肥沃。
(2)起步早,发展时间长;产业链完整,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注重产品开发,产品丰富多样。
(3)适宜亚麻种植,亚麻种植面积大,原料充足,有利于亚麻产业发展;麻纺织生产的历史长,产业基础好;制作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有利于亚麻产业发展;亚麻纤维品质高,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生产规模扩大;生态环境优良,生产工艺先进,亚麻纤维品质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生产规模扩大。
2.(·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人,预计年种植面积达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解析:(1)我国热带面积小,仅局限于台湾岛南端、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等地。我国热带地区纬度位置偏高,水热条件较赤道地区明显不足,导致剑麻产量低,品质差。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汽车、造船等产业规模巨大,剑麻纤维需求量极大,供需矛盾尖锐。(2)观察地图可得,基洛萨靠近首都这一全国最重要的港口,有铁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3)剑麻产地气候湿热,剑麻收割后,不及时加工易腐烂变质,影响产品质量。(4)中国公司在当地扩大剑麻生产与加工产业规模,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当地政府与民众收入,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3.(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解析:(1)图示黄麻产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量来回答。
(2)黄麻产区的她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来回答,结合图中河流和等高线推出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结合题干的信息“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进行初期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来分析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从原科、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量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浙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湿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4.(·昆明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苎(zhù)麻是中国特有的韧皮纤维作物,在纺织、建筑和医药等领域用途广泛,适宜生长在年降雨量mm以上且季节分配均匀的地区,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旱涝则会致其减产。江西省分宜县(见下图)有多年的苎麻种植和纺织历史,该地集中了80余家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已突破微生物脱胶技术瓶颈,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家。近年分宜县响应国家政策,正着力打造我国首个麻纺特色小镇。
(1)分析分宜县苎麻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的原因。
(2)简述分宜县众多苎麻纺织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
(3)请从产业链角度,为分宜县苎麻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主要分析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在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具备的优势条件。(2)主要从生产历史、生产协作、获得规模效益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叙述。(3)从培育良种、依靠科技、发展旅游、创新销售方式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形较平坦,土壤深厚、疏松,较肥沃;有一定的坡度,利于排水;地表水丰富,有稳定的灌溉水源。
(2)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产品质量优良;便于生产联系,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协作条件良好,利于技术和信息交流;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政府政策扶持,利于打造品牌。
(3)培育苎麻新型良种,改进种植技术,提升原材料产量和质量;依靠科技,拓展苎麻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饲料、建材、生物医药等相关加工产业;积极发展休闲、体验和文化旅游;创新销售方式,发展电子商务,扩大销量等。
5.(·江西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中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其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草”。苎麻既是深根型植物,根系发达,固土力强,又是多年生植物,再生能力很强。当年栽种,当年受益,苎麻一年可收割3~5次,而且栽麻一次,可多年收益。?
苎麻适宜种植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性好的土壤中,pH在5.5~6.5为宜。长江流域是主要产麻区,其栽培面积及产量占全国总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的90%以上。?
苎麻面料具有档次高、不易皱、透气性好、吸水散湿效率高、不怕虫蛀、不怕霉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苎麻叶可以作饲料,根可制药,秆可做造纸原料。?
材料二:四川东部的大竹县已有3?余年的苎麻种植历史,苎麻种植面积广,产量高,麻纺工业发达,被誉为“苎麻之乡”。大竹县苎麻纺织以麻条、麻纱和麻棉混纺布等初级加工品为主,近些年来受市场影响,大竹县苎麻产业波动很大。
(1)根据材料,分析苎麻种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大竹县推广苎麻种植的区位优势。(8分)?
(3)简述促进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本题考查农作物的分布原因、种植优势和农业发展措施。(1)根据材料,苎麻适宜种植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性好的土壤中,pH在5.5~6.5为宜。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符合苎麻的生长条件;长江流域中四川盆地是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稻土为主,土壤肥沃;长江流域植被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长江流域有大量的低山、丘陵和缓坡耕地,利于排水;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源充足。(2)区位优势主要从自然条件、种植经验、收入、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苎麻种植面积广,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大竹县自然条件优越,位于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适宜苎麻种植;该地种植苎麻3?余年,说明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一年可收割3~5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苎麻麻纺工业发达,以麻条、麻纱和麻棉混纺布等初级加工品为主,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3)促进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措施主要从种植、品种、加工、产业结构和政策角度说明。可以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苎麻品种改良,建立优质苎麻种植基地;近些年来受市场影响,大竹县苎麻产业波动很大,因此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初级加工品为主的现状;同时开发苎麻的其他用途,进行深加工,适应市场需求;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展销售渠道,可以运用互联网和实体店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同时树立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答案:(1)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苎麻生长;植被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有大量低山、丘陵和缓坡耕地,排水条件好;水源充足。?
(2)种植苎麻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苎麻种植;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一年多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苎麻加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苎麻品种改良,建立优质苎麻种植基地;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初级加工品为主的现状;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发苎麻的其他用途;拓展销售渠道,树立品牌形象。?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蕉麻要求高温、高湿,适宜生长于温度27—29℃,年降水量2—2mm,宜静风或微风的环境。要求土层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其叶柄内有纤维,其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是做渔网和船用缆绳的优质原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菲律宾政府多次鼓励居民向棉兰老岛移民。大量移民进入布基农——拉瑙火山区,大力发展焦麻种植,建立起许多企业化蕉麻种植园,雇佣大量原住居民去蕉麻种植园做工。达沃是全国蕉麻加工中心,粗加工后的蕉麻纤维大量出口到欧洲。下图示意棉兰老岛的地理位置和蕉麻景观图。
(1)与A地相比,说出B地蕉麻在5~10月生长期的主要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棉兰老岛蕉麻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3)推测棉兰老岛蕉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4)分析棉兰老岛蕉麻纤维大量出口到欧洲的原因。
解析:题目通过菲律宾蕉麻的特性、产业分布及分布区位置、地形等信息,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及农业地域特征的分析总结能力。
(1)从经纬度位置分析,该地地处菲律宾南部,5-10月,太阳直射点经过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方向发生右偏,转为西南风,棉兰老岛会受到西南风影响。从图中地形分析,A地位于西南风迎风坡,风力较大,B地处于西南风背风坡,风力小。根据材料中蕉麻的习性,B地优势条件是风力较小,利于蕉麻的生长。
(2)结合材料,分析棉兰老岛蕉麻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气候: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水热充足;土壤:岛上有火山活动,飘落的火山灰增加了土壤肥力;地形:岛上多山地,利于排水,不易产生渍涝等。
(3)推测棉兰老岛蕉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结合东南亚的农业类型分析,蕉麻种植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所以其主要特征是:生产规模大,种植园占地面积;农场化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生产效率高;产品商品率高;地形限制,机械化水平不高,雇佣劳动力多等。
(4)分析棉兰老岛蕉麻纤维大量出口到欧洲的原因,可以分别从欧洲和该岛进行说明。欧洲:无热带分布,无蕉麻生产;欧洲航运业和渔业发达,对缆绳、渔网等蕉麻产品需求大等。东南亚:热带地域广阔,蕉麻产量大,本地市场有限;岛国多港口,海运便利等。
答案:(1)优势条件:风力较小;原因:5—10月该地盛行西南风,B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风力小,适宜蕉麻的生长。
(2)高温多雨,适宜蕉麻生长;火山活动带来肥沃土壤;山地地形利于排水。
(3)种植园占地面积广,雇佣劳动力多,生产规模大;实行企业化管理,生产效率高;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不高等。
(4)欧洲海运和渔业发达,船用缆绳和渔网用量大,对蕉麻纤维需求量大;欧洲无热带气候,本地不出产蕉麻;海运交通便利,便于蕉麻纤维运输,且运费低廉。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蕉麻是一种优质的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2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蕉麻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蕉麻纤维是船用缆绳、地毯等优质原材料,如今,蕉麻大多被制成浆,并加工成高级办公用纸、纸币等。蕉麻原产于菲律宾,约10万菲律宾农民以传统的小农模式从事蕉麻的种植和初加工,其产量约占全球的90%;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图a)是蕉麻的主产地之一,初加工后的蕉麻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和日本。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图b)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蕉麻纤维出口国。
(1)分析棉兰老岛为蕉麻种植提供的有利自然条件。(2)指出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3)与菲律宾相比,分析在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中厄瓜多尔的优势。解析:(1)当地种植蕉麻的有利自然条件应该结合材料中蕉麻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答。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2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根据棉兰老岛的区域图分析,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适合蕉麻生长;分析图例,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多火山灰,土壤肥沃;根据河流情况可以看出多山,排水良好。
(2)材料中提到菲律宾蕉麻产业的关键词是小农经营、传统、种植和初加工。据此分析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
(3)与菲律宾相比,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厄瓜多尔的优势。结合材料对比菲律宾传统、小农经营,厄瓜多尔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因此厄瓜多尔的优势为大型种植园,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竞争美国市场,结合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可知,厄瓜多尔距美国市场近,可降低运输成本。
答案:(1)位于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全年多雨(年降水量丰富),水分条件充足;多山地,利于排水;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土壤肥沃。
(2)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传统的市场受新兴蕉麻生产国的冲击大。
(3)距美国市场近,蕉麻纤维原料运输费用(成本)较低;大型种植园,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