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厄瓜多尔 >> 国家气候 >> 远赴万里,温岭90后小伙儿做传递中文的使
目前,
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加剧,
许多华侨和留学生
为了保障自身安全,
回国“避难”。
而远在异国他乡的援外教师们,
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
其中就有一位,
我们温岭的小伙儿。
他叫朱航辛,年出生,浙江温岭人,是坞根红军小学的语文老师。去年8月,他应厄瓜多尔华文学校邀请,经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同意,受国务院侨办委托,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温岭市教育局选派,远赴厄瓜多尔开启为期一年的汉语支教生涯。
1
年4月的一天,得知温岭招募援外教师,朱航辛立马报名参加。
作为年出生的“小鲜肉”,朱航辛的身上一直有股拼劲。在大学时,朱航辛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并趁空闲之余自学英语,教外国人学中文。毕业后,他在英语培训机构工作过一年,其英语水平已经能与外国人沟通自如。
这次援外,朱航辛是温岭唯一一个报名的教师。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接秘鲁,西滨太平洋,与温岭相距1万公里。
父母曾再三劝阻:“那里安全吗?条件会不会很艰苦?”
不过,在报名之前,朱航辛已经预见了,未来的一年,自己将面临种种困难: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还有对家人的思念。
但是,他坚信,有所付出,就会有所收获。他将让当地的孩子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进中厄双方人民之间的友谊。
经过培训,朱航辛终于如愿以偿,于年8月被派往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2
年8月27日,从温岭到厄瓜多尔,这是朱航辛经历的最长一次航程,从上海飞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要14个小时,在机场等待转机5个小时,再飞往厄瓜多尔基多,需要12个小时,总共耗时30多个小时。
飞机降落在基多机场的时候,北京时间正是年8月28日凌晨3时。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厄瓜多尔与国内时差有13个小时,来不及调整时差,第二天,朱航辛就被推上了讲台。
“因为倒时差,上课的时候经常发蒙。”
差不多半个月后,朱航辛终于调整过来,教学也逐渐步入正轨。
除了时差,语言、饮食习惯也不同,令朱航辛十分遭罪。吃不惯,朱航辛就自己下厨动手做菜。交流不畅,他就一边学习西班牙语,一边用身体语言与当地人沟通。
与适应生活相比,更难以疏解的是心理上的压力。
出于安全考虑,在厄瓜多尔支教的教师很少出去,除非结伴而行,因此,朱航辛多是一个人在家待着。
朱航辛
生病是最难熬的时候。之前皮肤过敏,两个月都不能痊愈,人也变得脆弱了,疲惫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慢慢地,朱航辛找到了释放压力的途径——通过书籍缓解孤独感。
除了看书,朱航辛偶尔也会看一些视频,如影视剧、西班牙语教学视频等,以此打发时间。受当地音乐氛围的感染,朱航辛还借了一把吉他,自娱自乐。
“忙起来了,就不会想东想西,日子就过来了。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3
谈及工作,朱航辛感触很深:“刚开始是比较难,很辛苦。”
他在厄瓜多尔SekLosValle国际学校任教,负责教授七个班级,年级跨度六至十年级,每天要上四节课,每节课长达一个小时。相比国内学校,国外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也很不容易集中。
比起盲目备课,如何有效管理课堂成了当务之急。在第一堂课,朱航辛就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了班规,比如上课要举手发言,课堂不能随意走动……
朱航辛
这些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课堂规则,那些孩子却闻所未闻。
除了制定班规,朱航辛还有一个秘密武器——荣誉奖励制度。在他的口袋里,总是放着熊猫贴纸、大白兔奶糖等具备中国元素的小物件。
朱航辛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会进行加分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自觉度较高的班级,我还会播放一些关于中国的视频,这些孩子们都比较喜欢。
成长是相互的,在互相陪伴中,学生们和他的相处越来越融洽,甚至热情地在课后拥抱他。
朱航辛还记得,有一次学生拿平板搜索中文,当学生把平板递给他看,原来上面是一行中文字——“你是最好的老师”。
看到这样的话语,朱航辛既羞涩又喜悦。他真心地希望,这群学生能在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上走得越来越远。
4
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加上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学校没有教材,一切教学只能从零开始。
针对这种情况,朱航辛一直不断探索解决办法。
他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语言学习的方法,同时搭配图片、音频、视频、剪纸、唱歌等方式,让学生们沉浸其中。
在厄瓜多尔,西班牙语是学生的母语,所以,朱航辛必须在课前掌握一些基础的西语。第一节课上,他用蹩脚的西班牙语进行自我介绍。
借此机会,朱航辛和学生们说要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比一比谁学习的速度比较快。
除了基础知识,朱航辛有一个特别的教学方法,就是巧妙地将汉语与中国文化融合,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汉语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端正的方块字于西方学生而言,恍若天书。朱航辛别出心裁地赋予了“写字”另一种概念——画画,把文字画出来。
朱航辛
一般我会先给他们放些短片,让他们理解汉字的意思,再教写火、门、人等常用的偏旁部首,让他们学着画字,如此一来,他们对汉字的接受程度高了许多。
5
朱航辛在厄瓜多尔的另一个任务是在思源中国语学校教华人的孩子中文课程。
每周六一早,朱航辛就来到学校开始教授低年级学生,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安排得满满当当,午饭过后,他就得马上回到课堂中。
作为一所华文学校,思源中国语学校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相比国际学校的学生,这帮孩子对中文的接受度更高。
“或许是因为父母的教育,他们的课堂纪律较好,使用的也是人教教材,因此上课的方式与国内如出一辙。”
按照教学安排,朱航辛将每一个汉字都用田字格结合笔画顺序放大,让他们通过描红的方法学会认汉字和学写汉字。同时,他还让每个孩子学会利用《新华字典》查不会读、不知道意思的生字。
中国,对于孩子们或许是陌生的,但炎黄子孙的血脉,使他们的内心对中国有着不一样的憧憬。去年国庆节,朱航辛带学生们看阅兵视频,做手抄报、写作文。
在课堂中,他询问孩子对中国的印象。学生们回答:“很喜欢。”当问及喜欢的原因时,他们回答:“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个回答也让朱航辛更加坚定了要在海外将汉语文化的薪火传承下去的信心。
6
回忆起半年的支教生活,朱航辛想得最多的就是国家。到厄瓜多尔没多久,当地的一场暴乱给了朱航辛一个下马威。
“一次外出买菜时,我看到几百个人集结在一起游行示威,店铺都关上了门,车也少得可怜,瞬间感觉到祖国的美好。”
年正值中厄建交40周年,基多的公园广场上安排了多场表演,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国节目。当时,所有援外教师都一起参与表演。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他的内心更是燃起了一股家国豪情。
朱航辛
真是不出国不知家国美,不出国不知家国好。
这次疫情也扩散到1万公里之外的厄瓜多尔,当地陆续出现确诊病例。目前,学校已经停课。疫情发生之后,父母一直询问朱航辛能否申请回家,但他拒绝了。
朱航辛
不是不想回家,也不是想做英雄,这份工作确实是一份责任。作为老师,既然接下了对外宣传汉语的任务,接下了这些班级,就应该让他们在这一段时间成长得更好。
据了解,接下来,思源中国语学校准备开展线上教学,目前,朱航辛已经在着手准备网课内容。
文字
温岭日报江潇扬
图片
由受访者提供、综合温岭教育
编辑
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pingp.com/gjqh/21016.html